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油(動物性奶油 butter) ,奶油俗稱牛油,意為從牛奶中提取的油脂,此指butter fat而言。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脂肪油,白色固體或半固體。含有三種脂肪酸的組成比例為:飽和脂肪酸61.8,單不飽和脂肪酸34.0,多不飽和脂肪酸4.5。粗牛脂多用作肥皂、脂肪酸、油滑脂等工業原料。新鮮的牛脂油經過精製提煉後可作糕點及食品,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保健食品。

牛油這個詞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牛乳製品,二是指從牛的脂肪組織里提煉出來的油脂。兩種含義容易混淆。第一種含義:黃油,英文名為butter或butter fat。第二種含義:從牛的脂肪組織里提煉出來的油脂,英文名為beef tallow。[1]

基本資料

  • 中文名:牛油(niu you)
  • 外文名:beef tallow
  • 類    型:牛乳製品
  • 營養成份:維生素,礦物質
  • 營養價值:牛油可治各種瘡疥癬等所致的白斑禿病。

營養成份

  • 從營養組成來看,牛油果並不像一種水果,因為很少有哪種水果有這麼高的脂肪(15.3g/100g,與豬肉相當,而普通水果一般沒有脂肪蛋白質),還同時有一定量蛋白質的。當然除了牛油果水果里還有另外一個奇葩就是榴蓮,榴蓮蛋白質(2.6g/100g)和脂肪(4.7g/100g)也是比較高的。
  • 從它與蘋果的對比可以發現,營養上來講它的蛋白質和鉀是比較突出的優點,但同時高脂肪(高熱量、高脂肪還想減肥!)是其缺點。
  • 雖然脂肪高,但是很多賣牛油果的又會說它的脂肪不同於一般的脂肪,因而大肆誇張其健康作用。因牛油果與其他水果的主要區別就在於脂肪,所以牛油果「神奇」與否主要看它的脂肪是否有其宣傳的種種功效。
  • 牛油果的脂肪類型屬於單不飽和脂肪為主(油酸占到了61%,橄欖油主要就是這種脂肪酸),油酸只能說算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油脂,但不要對其保健作用期望值太高,更別指望它能減肥(一個中等大小的牛油果熱量就是200kcal,相當於一小碗米飯的熱量),尤其對於兒童來講,它不是一種必須脂肪酸。
  • 維生素:牛油是維生素A的豐富來源,而且容易吸收。牛油同時含有其他脂溶性維生素(e,k和d)。
  • 礦物質:牛油富含微量元素,尤其是硒,這是很強的抗氧化物。牛油所含的硒比大蒜還多。牛油也含有碘,這是甲狀腺所需的物質。( 維生素A也是甲狀腺所需)
  • 脂肪酸:牛油含有相當可觀的酪酸(butyric acid),它可作為大腸的能源。此種脂肪酸也是已知的抗癌物質。 另一種中鏈脂肪酸,月桂酸(lauric acid),具有抗細菌和抗黴菌的作用。牛油也含有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具防癌作用。牛油有少量但均衡比例的人體必需脂肪酸omega-3 和omega-6。
  • 醣化神經磷脂(glycosphingolipids):這是特別的脂肪酸,具有抵禦腸胃感染的作用,尤其是在兒童和老年人。
  • 膽固醇:無論你對膽固醇有多麼不好的印象,但膽固醇是維持腸道健康、腦部和神經發育所必需的。母乳可是富含飽和油和膽固醇的。

牛油食譜

杏仁牛油曲奇

  • 材料

牛油250克、雞蛋2隻、砂糖100克、杏仁片100克、麵粉330克

  • 做法

1、牛油、糖用打蛋器打至微黃色; 2、加入雞蛋(每次放一隻,混合後再放入另一隻); 3、加入已篩好的麵粉,最後加入杏仁片; 4、將麵團入雪櫃雪硬,切片; 5、用200℃焗15分鐘。

小蛋糕

  • 材料

直徑6 ~ 7cm的布丁杯8個、麵粉 150g 、牛油 150g 、砂糖 150g 、雞蛋 3個

  • 做法

1、將烤箱設定在180℃預熱; 2、將牛油倒入碗裡用木匙攪拌,再加入砂糖和雞蛋均勻攪拌; 3、將過篩後的麵粉倒入(2)中攪拌; 4、在布丁杯中鋪上紙杯,再將(3)倒入; 5、將(4)放入烤箱烤大約15分鐘,把竹籤插入蛋糕中再拔起,若沒有沾任何東西就完成了。

牛油拌飯

牛油圖片

「簡單的牛油拌飯,是在熱騰騰的白]米飯上面,放上一小塊牛油,用米飯的熱氣把它蒸化,再加上一點點醬油,一點點就好。」 ——《深夜食堂》 牛油拌飯,是《深夜食堂》里的一個單元,所謂的牛油拌飯,就是在熱米飯里埋入一小塊牛油,然後加入幾滴醬油,攪拌均勻之後吃。中國也有類似做法,叫做豬油拌飯,就是把牛油換成豬油而已。大抵這是貧寒人家的吃法,米飯摻和了醬油的咸鮮和豬油牛油的油香,便容易下咽,不需要什麼下飯小菜了。[2]

食療作用

  • 牛脂含有多種飽和脂肪酸如棕櫚酸和肉豆蔻酸等,只有少量不飽和脂肪酸,亦不適宜於長期食用。牛脂味甘、性溫、有微毒;可治各種瘡疥癬等所致的白斑禿病。可以加入面類製品中,但是不宜多食,因有誘發舊病老瘡等復發之患。[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