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牛奶柴 |
中草藥名,《閩東本草》有記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牛奶柴
屬性; 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
性味; 甘淡,溫,無毒
類型;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
葉柄長; 1-4cm
來源
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莖、葉。
採集
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
甘淡,溫,無毒。
歸經
入肺、脾、腎三經。
功用主治
補中益氣,健脾化濕,強筋壯骨,消腫,活血解毒。治風濕關節痛,中氣虛弱,氣血衰微,四肢酸軟,筋骨不利,跌打損傷,經閉,乳汁不通。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兩。
宜忌
有外邪風熱者忌用;配藥忌五加、白簌花。
選方
治脫肛:牛奶柴、清水藤各一兩,狗脊七錢,地菍根三錢。煎服。
植物形態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1-8m。樹皮白色或灰褐色,皮孔明顯;枝條紅棕色,幼時被微硬毛;有乳汁。
單葉互生;葉柄長1-4cm,密被灰白色短硬毛;托葉三角狀披針形,淺褐色,早落;葉片厚紙質,倒卵狀橢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6-22cm,寬3-13cm,中部以上寬大,先端漸尖成尾狀,基部圓形、楔形或近心形,全緣或邊緣的上半部具淺鋸齒,上面稍粗糙,有疏短粗毛,下面葉脈上有短粗毛;基生脈3條,側脈5-7對,具小疣狀突起。隱頭花序,花序托(榕果)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或葉痕處,球形或近梨形,直徑1-2cm,頂具凸頭,幼時被柔毛或短毛,成熟時黃紅色至紫黑色,有短梗,長1-1.5cm,基生苞片3,卵狀三角形,不脫落;雄花、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內;雄花梗短或近無梗,花被片3或2-4,雄蕊2-3;癭花梗短或近無梗,花被片3-5,花柱側生,短,柱頭2裂;雌花生於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內,花被片4-6,子房光滑,花柱側生。花、果期4-8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