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所謂坊名,指牌坊匾額文字內容。因大家習慣以匾額文字指稱牌坊,便成為坊名。
中文名: 牌坊街
時 間: 1517年
類 型: 旅遊景點
地 區: 中國
城 市: 潮州
旌表類型
此次修復的22座牌坊均屬於旌表坊,有功名、職官、馳封三種類型。其中有單表功名的,如「四進士坊」、「狀元坊」;有單表職官的,如「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有單表馳封的,如「恩光洊賜」坊;部分既表功名,也表職官,如「金榜聯芳、兩京科道」坊;部分既表職官,也表馳封,如「吳楚重鎮、四世大夫」坊。
其中宋代坊主1,明代坊主17、清代坊主4。由於部分牌坊為後世所建,因此坊主所處年代與建坊年代並不相同,應予注意。
基本簡介
- 四進士坊
為明正德丁丑科進士蕭與成、陳大器、薛侃、蘇信建。正德丁丑即1517年。
- 文宗方伯、皇命三錫坊
為明福建布政使黃琮建。
文宗—文宗代稱督學,黃琮曾任雲南督學,故稱文宗。方伯—古代稱諸侯中的領袖為方伯,即一方之長,明清時用於代稱布政使。明之布政使為省最高行政長官,全國設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
古文「錫」通「賜」。三錫,指黃琮三次升遷。
- 狀元坊
為明嘉靖壬辰(1532)科狀元林大欽建。
- 聖朝使相、覃恩三錫坊
為清進士、太子少保、直隸總督鄭大進建。
聖朝,指本朝(清),使相,古官名,清代用以稱兼任大學士的總督。直隸,清為河北,即直屬京師的地方。明的省級最高行政長官為布政使,清改為總督、巡撫兩長官制,布政使降為廳級,與按察使並稱總督、巡撫下屬兩司。
覃,深也,覃恩即恩深。三錫,指鄭大進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均受封賜。
- 理學儒宗,銓曹冰鑒坊
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理學儒宗,義不詳。
銓曹冰鑒譽其為銓廉明。銓—即銓選,是吏部選任官吏的制度;曹—即儀曹,古稱禮部郎官為儀曹;唐伯元曾任禮部制司主事,又任吏部郎中,故並稱銓曹。
- 柱史坊
為明御史許洪宥建。
柱史—古官名柱下史的簡稱,明清代稱御史。
御史在秦代以前為史官,秦以後幾乎各種事務都可任命御史,即隨事立名,到明清僅設監察御史。
- 三世尚書、四朝大老坊
為明戶部侍郎尚書林熙春建。
四朝大老,指林熙春為官40多年,歷四任皇帝,即萬曆、泰昌(在位不足一年)、天啟、崇禎。大老,原為南宋以來農民起義軍對其首領的稱呼,此處用為尊稱。
三世尚書,指林熙春死後,朝廷特賜其本人及祖、父三代為尚書。
- 宗伯學士、三世宮端坊
為明禮部尚書黃錦建。
宗伯,即春官,掌管禮儀,後世以宗伯代稱禮部尚書。明清分六部尚書,相等於國務大臣。黃錦為明南京禮部尚書,有侍讀學士銜,故合稱宗伯學士。
宮端,古官名,明詹事的別稱,執掌皇后太子家事。黃錦及其祖、父均獲贈詹事銜,故稱三世宮端。
明清喜歡以古官名代稱現官名,因此太平路牌坊坊名有很多使用古官名,大家應清楚其相應的明清官名官職。如周朝分六官,即天官冢宰(明清為吏部尚書)、地官司徒(戶部尚書)、春官宗伯(禮部尚書)、夏官司馬(兵部尚書)、秋官司寇(刑部尚書)、冬官司空(工部尚書)。
- 戊辰八賢、盛世元凱坊
為明崇禎戊辰(1628)科同榜進士辜朝薦、郭之奇、黃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應龍、楊任斯、陳所獻建。
元凱—指稱輔佐皇帝的大臣。
- 少司馬、大總制坊
為明兵部侍郎翁萬達建。
少司馬,古官名,兵部侍郎的別稱。大總制,總制即總督,明代用兵時的臨時職務。翁萬達曾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故稱三邊大總制。
- 節鎮三省、誥敕重封坊
為明貴州按察副使陳志頤建。
陳志頤曾奉命出使湖北、湖南、廣西等省,故稱節鎮三省。
誥、敕—明清皇帝對官員家人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用誥封,五品以下用敕封。陳志頤之父陳以賁因子有功受皇帝敕封廣西宣化知縣,誥封梧州知府,因知縣正七品,知府從四品,故稱誥敕重封。
- 侍御坊
為明進士、苑馬寺卿成子學建。
侍御,即侍御史。成子學曾任監察御史,故稱侍御。苑馬寺卿,明官名,主管皇帝用馬及政府牧馬場。
- 兩京科道、金榜聯芳坊
為明監察御史遷陝西副使鄭安,弟吏科給事中鄭寯建。
兩京,一說指鄭安任職的兩地,一說鄭安、鄭寯任職的兩地。科道,明設兩大監察機構,其中給事中分為六科,監察御史分十三道,合稱科道。
- 台省褒封、科甲濟美坊
為明戶部郎中李思悅之父李一莊,御史李春芳之父李大受建。
台、省均為古官制。如唐設中台尚書省、東台門下省、西台中書省,此處代稱中央機構。褒封,指李一莊受封為郎中,李大受受封為御史。科甲濟美,指李氏一家出了四個進士,二個舉人。
- 大理少卿、經略邊務坊
為明大理寺少卿吳一貫建。
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法的機構,卿為正職,少卿為副職。經略,即經略使,掌管邊路的軍事及行政。
坊眉「繡衣」與「廉憲」均為官名。
- 吳楚重鎮、四世大夫坊
為清乾隆壬戊(1742)科武進士林炳星建。
林炳星曾任湖北、湖南等處軍務,故稱吳楚重鎮。本人及其曾祖、祖、父均受封武義、武功大夫,故稱四世大夫。
大夫—清泛指高級文官為大夫,高武文官為將軍。此處大夫為專用封銜。郎中則相當於部下面的司長。
- 賜錦重光、貤封疊被坊
為清雍正甲辰(1724)科進士,河南鞏縣知縣邱軒昂建。
貤,轉移也。清規定,受封的官員可將封銜轉給家人,以光宗耀祖。邱軒昂將封銜轉給父、祖,故稱貤封疊被(音備,受之意)。
- 榜眼、秋台坊
為南宋建炎二年(1128)廷試第二名,禮部尚書王大寶建。
秋台—王大寶曾任刑事長官,古稱秋官,尚書古稱台閣,故稱秋台。
- 玉署仙班、木天人瑞坊
為清乾隆進士,賜翰林院侍讀劉起振建。
玉署、木天均指翰林院,人瑞指年壽特高者。劉起振88歲中進士,終年103歲。
- 大理司平、兩浙都運坊
為明大理寺評事鄭崇建。因是太平路南端第一坊,俗稱「頭亭」。鄭崇曾任大理寺司務、評事,及兩浙都轉鹽運使。
- 七俊坊
為明嘉靖甲辰(1544)科進士林光祖、章熙、黃國卿、郭維藩、陳昌言、蘇志仁、成子學建。
- 恩光洊錫坊
為明資善大夫,贈兵部尚書翁玉建。
翁玉為翁萬達之父,因子騰達而四次受封。是此次修復牌坊中唯一既無功名,也無實職的坊主。
附一:十相留聲坊
泰山北斗、十相留聲坊原在義安路,建於明代[1] 。泰山北斗指韓愈,十相指歷代被貶或隨亡朝來潮的十位宰相。其中唐四位,均被貶;宋六位,三位被貶,三位隨亡宋而來。
視頻
《印象·牌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