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片言解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片言解禍》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二。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自古將相大臣,遭罹譖毀,觸君之怒,墮身於危棘將死之域,而以一人片言,轉禍為福,蓋投機中的,使聞之者曉然易寤,然非遭值明主,不能也。蕭何為民請上林苑中空地,高祖大怒,以為多受賈人財物,下何廷尉,械繫之。王衛尉曰:「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時相國守關中,不以此時為利,乃利賈人之金乎?」上不懌,即日赦出何。絳侯周勃免相就國,人上書告勃欲反,廷尉逮捕勃治之。薄太后謂文帝曰:「絳侯縮皇帝璽,將兵於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帝即赦勃。此二者,可謂至危不容救,而於立談間見效如此。蕭望之受遺輔政,為許、史、恭、顯所嫉,奏望之與周堪、劉更生朋黨,請「召致廷尉」,元帝不省為下獄也,可其奏。已向悟其非,令出視事。史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聞於天下,而先驗師傅,既下九卿大夫獄,宜因決免。」於是免為庶人。高祖、文帝之明而受言,元帝之昏而遂非,於是可見。

譯文

自古以來的獎項大臣,遭到誣陷詆毀(罹:不幸遭遇。譖:說別人壞話。),觸怒君主,但是可以憑藉某個人的隻言片語轉禍為福。然而沒有遇到明主,這樣就不行了。

當年蕭何向高祖劉邦請求上林苑(漢朝皇家園林)中的空地作為民用,高祖大怒,以為蕭何收了很多商人的財務才這樣的。所以把蕭何交給廷尉(掌管司法的最高官員),繩索捆拿於蕭何。這是,王衛尉說:「陛下當時與項羽相距數年,陳豨、黥布造反,當時蕭相國守衛關中,他那時都沒有從中取利,更何況一些商人的錢財??」劉邦稍有緩和,當天就放了蕭何。絳侯周勃免除丞相去自己的封地,有小人上書誣告周勃謀反,文帝讓廷尉逮捕蕭何並治罪。這是薄太后和文帝說:「當時絳侯掌握皇帝印璽,統帥北軍(漢初守衛長安皇宮北面的軍隊),那個時候都沒有謀反,現在在一個小縣城裡面,還反什麼反?」漢文帝馬上赦免周勃。

上述兩個人,真可謂危不容救,而在隻言片語之間就能如此見效。蕭望受先帝遺命為輔政大臣,被許、史、恭、顯嫉妒。他們向皇上報告說蕭望與周堪、劉更生為朋黨,請求皇上下召讓廷尉處理它。漢元帝沒有醒悟,將蕭望下獄,批准許、史、恭、顯所奏。不就元帝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讓蕭望出獄辦公。但是這時史高說:「皇上剛剛即位,並沒有讓天下見到自己德化,反而先把自己的師傅治罪,既然機已經吧九卿大夫下獄,就不要將他赦免了,權宜之計將他免職最好。」於是將蕭望罷相成為庶民。 漢高祖漢文帝明治,能夠接納意見,元帝昏聵,不改過反而將錯就錯,由此可見。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片言解禍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

  1.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
  2.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