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爸媽的土地(薛紅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爸媽的土地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爸媽的土地》中國當代作家薛紅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爸媽的土地

爸爸和媽媽今年七十五歲了,不看數字,總以為他們還如往昔般年輕。可是在地里干起活來,才發現,真的是老了。爸爸挺直的脊背早已彎曲,媽媽走起路來腳步特別沉緩。春天的農時耽擱不得,一大早他倆就為一天的農活計劃。爸爸的想法總是完美主義,媽媽的想法卻實際保守。爭吵是必不可少的飯桌調味劑。他們就是以這種方式度過了五十多載春秋。春耕之前,我和姐姐建議他們不種地,回到家才發現,爸爸只是將一塊地分給堂姐家種。我不知道爸媽是如何想的,只想埋怨他倆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體。

春天,上山采山菜是我必不可少的行程之一。爸媽特意抽出一下午時間陪我上山。在途經那塊地時,正趕上堂姐夫耕種。外甥開着趟壟機器在地里忙碌,機器轟隆隆聲傳出很遠,那聲音勝過許多美妙的音樂,耕種讓人的心裡格外踏實。姐夫在地里撿石頭,平整去年夏天洪水沖壞的土地。爸爸看見他們在地里幹活,三步並做兩步跨過小溪迅速地走到地里。看他的樣子並不像七十五歲的人。爸爸站在地的中央,用手指點着土地,他告訴姐夫,這塊地哪個地方澇,哪個地方旱,哪個地方愛長莊稼。告訴姐夫澇的地方要挑一條水溝,挑到哪裡水會順着地下鬆動的岩石滲透到山下小溪里。還建議姐夫最好在澇的地方打上苗床,這樣更便於管理。看着爸爸千叮嚀萬囑咐的樣子,感覺不是與姐夫在對話如何侍弄地,倒像是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看管的樣子。媽媽則和我細數着這個塊地的開墾過程。這塊地是一片撂荒地,山腳下石頭特別多,可以耕種的部分只有三分之一。而且還挨着進山谷的路,特別容易被牲口破壞。爸媽起早貪黑將地里的石頭撿出去,大塊的都能用作砌牆,小塊的更是不計其數。爸爸將沿路的部分,每隔幾米夯入一個木樁,並用樹枝攔成圍擋。幾年的精心耕種,土地特別肥沃,年年收穫一萬多斤玉米。

有一年爸爸外出打工,家裡的地只有媽媽一人耕種,實在種不過來,媽媽也沒有放棄一塊土地。一個假期里,我跟在媽媽身後,給莊稼除草。炎熱的夏季,汗流浹背,我曾在心裡暗自抱怨,為什麼種那麼多地啊!看着一條條長長壟上的雜草,像無聲的挑釁者對我說:「看看是你手快,還是我長得速度快」,我真想馬上倒在地上睡一覺,不去想不去看任何事。可是當我抬頭看媽媽一聲不響地在地里不停地忙碌,我不禁心生愧疚,汗水和着淚水,彎下腰來儘快地拔草,也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才能儘可能地離開這片土地。

現在耕種和收割已經機械化,種地也比以前輕鬆好多。媽媽曾和我說,在她上學的時候,要到地里勞動,同學們不愛勞動,老師便教導學生說,如果大家努力學習,將來科技發達了,土地將會變成:「草死苗活,地發喧」。同學們都以為那是一個夢。在生產隊的時候,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等靠思想嚴重,大部分的土地被冷落,看着真是讓人心疼。現在土地充分利用,土地上的農作物不再只有大豆玉米,各種中藥材,各種蘑菇,還有香香的大榛子也加入進來,土地變得年輕起來,我的爸媽卻已步入暮年。

然而就在這一天的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爸媽對於土地的愛,才知道他們不放手耕種的原因所在。這些土地,每一塊,每一壟都浸着爸媽的汗水;這些土地,是爸媽奮鬥過的每一個春夏秋冬;這些土地,伴着我們姊妹三人從天真無邪到不惑之年。

我站在這片土地上,從未有過的感覺從地下生髮到我的心裡,我是多麼深深地愛着這片土地,就像爸媽愛着我們一樣。我徹底明白了爸媽只放手一塊地的苦心,我真的怕他們在接下來的年歲里,讓土地一塊一塊地從身邊流走。勞動於他們而言就是生存的意義所在,我那微不足道的陪伴簡直不能與土地所給予爸媽的力量相提並論。我有什麼理由不讓他們耕種土地呢?

我倒是希望,他們能一直有一塊土地耕種,那塊土地就是我們姊妹三人,我們三個人的孩子。[1]

作者簡介

薛紅岩,筆名:冷冰兒 ,女,滿族,撫順市新賓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