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父母的愛情(忽文靜)

父母的愛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父母的愛情》中國當代作家忽文靜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父母的愛情

母親曾有個未婚夫,民辦老師,還是獨生子,家有一處完完整整的四合院,屬於高富帥。母親的嫁妝備齊了,婚期定好了,就在新婚大喜日子即將到來的時候,出現了變故。母親所在的大隊卻拒絕開介紹信,那就意味着不能領取結婚證。究其原因,大隊書記說,一個富農的女兒憑什麼嫁那麼好的人家?

父親30歲那年,母親25歲,媒人把他拉到了母親面前,善意地提醒父親把年齡瞞報兩歲。老實忠厚的父親張嘴就說出了自己的屬相,本來就不滿意的母親堅決拒絕。後來,父親的年齡一度成了母親心裡過不去的坎,大五歲是個很老很老的年齡,再加上外婆家住在縣城邊上,父親卻在縣城西邊十四里的陳村,窮鄉僻壤,第一次見面以父親垂頭喪氣大敗而歸畫上了句號。

古訓曰:母命不可違。人生經歷豐富的外婆,一眼相中了父親,母親即使再委屈,面對39歲就寡居的外婆,只有服從。不過,母親使了個小把戲,向父親提出一個要求,要一輛紅旗牌自行車。紅旗自行車就是當時的寶馬,價格不菲,本以為能嚇退父親,沒想到父親做到了。農曆十一月十六,母親被父親用馬車娶回了家。

母親的嫁妝是一個裝兩把梳子的小匣子、一面梳妝鏡,外加一個塑料暖水瓶。父親的新婚家具是一把方桌,兩把圈椅,一對座櫃,外加兩條褥子三條花被子。屋子太小,這些東西一放,也給人滿滿當當的感覺。

弟弟三個月的時候,奶奶宣布分家。父親母親分得自己住的小東屋和二百多斤口糧,一百多元債務。

母親抱着我和弟弟哭。父親說,上天餓不死瞎眼雀,只要我們勤勞能幹,一切會好起來。

弟弟小,母親不能掙工分,就天天帶着我們姐弟倆去,割豬草,撿柴禾。為了多掙工分,父親挑最苦最累的活干,午休間隙到車站做裝卸工。

經過父母的辛苦努力,第二年日子就好起來了。母親又餵了一頭大肥豬,父親高興地說宰了吃肉。直到今天,母親年年餵一頭大肥豬,年年宰了吃。我們曾建議母親把豬賣了,然後買新肉吃。母親說,你父親不吃雞不吃魚,就吃豬肉,若賣了他就捨不得買新肉吃,還是宰了吧。

日子雖然艱苦,但母親能體會到來自於父親的摯愛。對於女人來說,有個愛自己的丈夫,不就是最幸福的人生嗎?(這就是過渡句,連接上下段,讓人覺得轉換自然,沒有跳躍感。)

家門前有一條溝渠,兩三米寬,從家裡出門要過溝渠。父親個子高,一跳就過去了,母親過不去,每次都要繞行很遠。細心的父親為了母親出行方便,找了兩根柳木條,在溝渠上搭一座拱形小橋,母親再也不用繞行了。春天,柳樹發芽了;夏天,柳樹長出了枝條,成為生機盎然的綠色拱橋。日升日落,月圓月缺,河水靜靜地流淌,柳枝慢慢地生長,綻放着生命的綠色拱橋成了一道亮麗風景,見證着父親對母親平凡而特殊的愛。

83年,村中發放宅基地。父親動了心,想蓋一座新房子,對母親說了想法,母親也同意。有了新的奮鬥目標,兩人又開始省吃儉用,努力勞作。聽說二十里外煤場的煤便宜,兩人一商量,就拉着板車去拉煤。去的時候,父親拉着空車,母親坐在上面,邊走邊聊,滔滔不絕,美好的未來默默地在心裡描繪着。來一趟不容易,兩人傻傻地把錢全買了煤。回家還有二十多里路,裝上煤的板車重達八百多斤,父親個子大,有力氣,能堅持。母親身體弱,承受不住,氣喘吁吁,臉色發白。看到路邊的包子攤,父親摸摸口袋,說還有遺漏的錢,就去買了三個包子。母親吃了一個後,才意識到父親說不餓是謊言,也騙父親說,這包子肉太多,膩,吃不下去。出大力的父親早已餓得不輕,一口吞下去後,才意識到包子是素餡,明白了母親的一片苦心,望着母親笑笑,不願意再吃了。母親心疼父親,讓父親吃,父親不吃,推來讓去,最後一個包子兩人分了。後來母親才知道,三個包子是父親用他喜愛的玉石煙嘴和一籮筐好話換來的。父親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為了三個包子,給別人說一籮筐好話,可以想象,多麼的尷尬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我和弟弟先後成了家,日子越過越好了,就勸父親別幹活,在家養老吧。父親說,既然我幹得動,就不想拖累你們,再說了,你們母親有病,常年吃藥,我出去活不管掙多掙少,都能減輕你們的負擔。母親也幫腔說,你父親勤勞慣了,讓他歇着會憋出病來。父親依舊天天出去幹活,母親就盡心盡力地為父親做可口飯菜,順便照料那頭大肥豬,讓父親從年頭到年尾都能吃上最可口的豬肉

[1]

作者簡介

忽文靜,固原市第二中學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