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父親的土地(張孝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父親的土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父親的土地》中國當代作家張孝令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父親的土地

父親是一位樸實的莊稼漢,今年70歲了。平時喜歡喝盅燒酒,抽袋旱煙。閒暇在街上站站,和鄉鄰嘮嘮家常。村邊的幾畝地種着小麥、玉米、地瓜,自給自足;院子裡栽着柿子、核桃、無花果,成熟了伸手就可以摘着吃。樹邊空地種上蔥、韭菜,養上一隻奶羊,喝着新鮮羊奶。日子安穩愜意,幸福滿足溢於言表。

上世紀90年代,農田勞作基本靠人力。那時父親正值中年,身體精壯,皮膚黝黑,手腳粗大,栽了三畝桑樹養蠶,農閒打打零工,滿足一家吃穿用度。這三畝桑樹養蠶的收入作為家裡主要經濟來源,供我讀書。暑假期間,我經常到地里幫父親摘桑葉。夏天常常連陰天,一會兒小雨淅淅瀝瀝,一會兒就能大雨傾盆。即使下着雨,我們也得到地里摘桑餵蠶,不能耽擱。當我們一身泥漿、雨水、汗水終於摘滿一車桑葉準備回家時,由於車子重,地里積水,土地鬆軟,車輪陷進泥里了。雨嘩嘩的下着,父親赤着腳,皮帶套在肩上,在車轅內弓着腰,往前探着身子使勁的拉着車,脖子青筋暴露,滿臉雨水、汗水,順着鬢邊、衣角往下滴,泥濘的地面留下深深的腳印和車轍。我在車後用盡全身力氣幫着推車,淚水、雨水、汗水,模糊了雙眼。

我心疼父親,暗暗下定決心,將來我自食其力了,一定不讓父親再勞累,一定讓父親好好安享晚年。

兩年前,我喬遷新居,騰出一套房,反覆勸說父母搬到我的舊房子住,許諾他可以繼續按時回去種地。樓房冬暖夏涼,條件自然優於農村的平房。但是父親好像不快樂。他每天早上到公交車站,坐在凳子上抽袋煙,看着人來車往,和不熟悉的人搭訕,偶爾逛逛超市,更多時候是悶在家看電視。說的最多的,是家裡的莊稼需要澆水了,需要除草了,需要打藥了,想回老家看看。

看得出,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父親,是真的捨不得離開那片土地,我不得不同意他和母親搬回了農村的家。他每天笑容滿面,進進出出,到莊稼地看看莊稼,割點草餵羊,剩飯剩菜餵雞、鴨,到農村大集趕集,一轉一上午。我經常回家看看,幫着洗洗涮涮,一起吃頓飯,聊聊天。我給他帶來現做的點心、零食及稀奇的水果,他給我準備好新鮮蔬菜,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土地寄託着父親對生活的希望,因為土地是最忠誠、最慷慨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只要播種,就有收穫。父親說他很知足,有健康的身體,體貼的老伴,懂事的閨女,有聊的來的父老鄉親,言語中透出由衷的舒心。我尊重他的意願、習慣,順從的陪着他慢慢變老。於我,父親就是土地,值得崇拜,值得敬仰,值得溫柔以待。[1]

作者簡介

張孝令,又名蔥花,出生於1970年,山東省萊西市人,職業醫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