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愛民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仁愛民眾;愛護百姓。它不僅是治國者應該具有的對百姓的一種情懷, 而且是治國理政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古人認為,治國者應該通過具體的政策、措施,使民眾獲利,安居樂業,免受痛苦和無端侵害。這也是治國者獲得民眾尊崇的前提或基礎。「愛民」不僅是重要的政治理念,而且延伸到軍事領域,成為興兵作戰的重要原則。依照這個原則,敵我雙方的民眾都應該受到愛護。它是中華「民本」「仁義」思想的展現。

引例1

文王問太公曰:「願聞為國之大務,欲使主尊人安,為之奈何?」太公曰:「愛民而已。」文王曰:「愛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六韜·文韜·國務》) (周文王問姜太公:「我想知道治理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要使君主得到 尊崇、民眾得到安寧,應該怎麼辦呢?」姜太公說:「只要愛民就可以了。」 周文王問:「怎樣愛民呢?」姜太公說:「使民眾獲利而不去妨礙他們,幫助民眾成事而不去毀壞他們,利於民眾生存而不去傷害他們,給予民眾實惠而 不是從他們手中奪走,使民眾快樂而不是使他們痛苦,使民眾高興而不是使他們憤怒。」)

引例2

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戰道:不違時,不歷民病,所以愛吾民也;不加喪,不因凶,所以愛夫其民也;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其民也。 (《司馬法·仁本》) (古人以仁愛為根本、以治軍合乎道義為正道。……戰爭的原則是:不在農忙時興兵,不在民眾流行疫病時興兵,為的是愛護自己的民眾;不趁敵國有國喪時發動戰爭,不趁敵國有災荒時發動戰爭,為的是愛護敵國的民眾;不在冬夏兩季興兵,為的是愛護敵我雙方的民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