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自由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愛爾蘭自由邦 |
本名 愛爾蘭自由邦 首都 都柏林 面積 1926年 70,283平方公里 1936年 70,283平方公里 人口 • 1926年 2971992 • 1936年 2968420 |
愛爾蘭自由邦 (愛爾蘭語:Saorstát Éireann,愛爾蘭語發音:[ˈsˠiːɾˠsˠt̪ˠaːt̪ˠ ˈeːɾʲən̪ˠ];英語:Irish Free State)(1922年-1937年)是由愛爾蘭32郡中由英國和愛爾蘭共和國代表於1921年12月6日在倫敦簽署的《愛爾蘭自由邦協定》(或《英愛條約》)規定的26個從英國分裂出來的郡所組成的國家。 [1]
簡介
愛爾蘭自由邦從1922年12月6日產生,取代兩個同時並存但名義上又敵對的國家:由《1920年愛爾蘭政府法令》規定的,1922年一月起由一個叫做邁克爾·柯林斯領導的臨時政府統治的,「法理上」的南愛爾蘭;以及一個由愛爾蘭議會在1919年建立的,由愛爾蘭議會議長亞瑟·格利菲斯領導的「事實上的」愛爾蘭共和國。(1922年8月,兩個國家由於各自領導人的死亡合併生效;兩個頭銜同時被W.T.科斯格雷夫擁有。)
歷史背景
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特別是英國當局在軍事審判後作出處決大量起義領導者的決定,在愛爾蘭激起了對共和事業的同情。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共和派和某些獨立民族主義者在1918年上半年的徵兵危機中將其導向反對對愛爾蘭人實行的義務兵役制。在危機中愛爾蘭議會黨為了回報第三部地方自治法案最終得以通過,支持協約國進行一戰,因此名聲掃地,在1918年12月大選中威斯敏斯特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王國國會的大部分愛爾蘭議席被新芬黨贏得(新芬黨在105個選區中的25個沒有遇到對手)。新芬黨之前是一個由亞瑟·格利菲斯建立的非暴力分離主義政黨,從1917年起由埃蒙·德瓦萊拉領導,開始為建立愛爾蘭共和國進行具有攻擊性的活動。
在1919年1月,新芬黨國會議員拒絕出席英國議會下院,在都柏林集會成立一院制的愛爾蘭議會(Dáil Éirean)。這個國會確認了愛爾蘭共和國的成立,通過了一份獨立宣言,以愛爾蘭語「Saorstát Éireann(愛爾蘭自由邦)」自稱。但是儘管絕大多數愛爾蘭人民接受愛爾蘭共和國,國際上只有蘇聯承認它。(最近一次對新芬黨1918年的票數統計,基於「實際」在地方與全國層面上進行的選戰,該黨的支持票只在45-48%之間,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很多席位沒有經過競爭而得到)。
英愛戰爭在「共和國」的軍隊與聯合王國軍隊之間展開,其中前者即為愛爾蘭共和軍(通常稱為「老共和軍」以區別於其後的同名組織),而後者名義上仍然包括愛爾蘭在內。1921年宣布停火,談判在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與愛爾蘭代表團團長亞瑟·格里菲斯之間展開。
毫無疑問地,這場談判產生的愛爾蘭政府缺少共和派期望的獨立。英國不可能冒着名聲掃地和類似事件在整個帝國內發生的危險給共和式政府開綠燈。另外,談判團成員之一,邁克爾·柯林斯隨後承認(他在獨立戰爭中的角色使他對情況了如指掌),共和軍在停火時因長期彈藥不足離土崩瓦解只有咫尺之遙。「坦白說,我們認為他們瘋了。」,柯林斯對於英國突然要求停火如此評論,雖然在當時的公共支持下英國看來仍然會以其他方式繼續戰爭。愛爾蘭共和國總統埃蒙·德瓦萊拉自己也意識到一個共和國是不可能的。他決定不參加條約談判代表團,以與某些好戰的共和派(一定會稱之為「叛徒」的人)保持距離。
不出所料,《英愛條約》明確地排除了成立共和國的可能。它所提供的是作為大英帝國(現稱英聯邦)一部分的自治領地位,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平級。雖然這比1919-1922年新芬黨領導層預計的目標要低,卻大大超出了查爾斯·斯圖爾特·帕奈爾(Charles Stewart Parnell)自1880年起所追求的在聯合王國內實行的地方自治,比起愛爾蘭民族主義領導人約翰·雷德蒙德通過民主代議進程實施的1914年第三部地方自治法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條約被第二屆愛爾蘭議會批准,新芬黨也隨之分裂。
結局
1937年,埃蒙·德瓦萊拉用自己的版本代替了邁克爾·柯林斯的1922年憲法,將愛爾蘭自由邦改名為「愛爾」(Éire,即愛爾蘭),還代替愛爾蘭自由邦總督創立了愛爾蘭總統的職位。他的憲法反映了1930年代司空見慣的宗教信仰和國家觀點,宣稱對整個愛爾蘭擁有主權,同時也承認英國在東北部的存在(參見愛爾蘭憲法第二條與第三條)。它也規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特殊地位,同時承認其他宗教信仰的存在和權利,特別是少數派的聖公宗愛爾蘭教會與猶太教會。該條款在1972年修訂第二條與第三條時被改寫。
1948年,德瓦萊拉政府首次下台,剩下的主動權留給了德瓦萊拉政府的繼任者——支持條約的愛爾蘭統一黨人約翰·A·科斯特洛(John A. Costello)成功地將國家正式改為愛爾蘭共和國。經常與諸如新芬黨與共和新芬黨有聯繫的一小部分愛爾蘭人否認26郡有使用共和國名號的權力。他們把26郡組成的國家稱為「自由邦」,將其公民稱為「自由邦人」,將其政府稱為「自由邦」或都柏林政府。雖然新芬黨擁有在愛爾蘭共和國國會兩院、英國議會兩院與北愛爾蘭議會的席位,但看來拒絕接受愛爾蘭自由邦/愛爾/愛爾蘭共和國的人數將繼續減少,即使現在已經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