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聽秋天打棗聲(董鳳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聽秋天打棗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愛聽秋天打棗聲》中國當代作家董鳳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愛聽秋天打棗聲

啪!噼啪!噼里啪啦!響在秋天裡,悠悠白雲聽見了聲響忙着來瞅瞅,不是過年哪裡來的這麼大動靜呢?這時,您若走近村莊,就會看見棗樹林裡歡聲笑語的男女老少,孩子們在棗樹林裡象個小小偵察員,一會兒躡手躡腳用個木棍兒在地上的草叢、花生、紅薯秧里扒拉來扒拉去,一會兒跳躍着去抓從高空落下來的「小調皮蛋兒」,幾個中年漢子舉着個大粗杆子朝着棗樹使勁打去,有年輕姑娘躍躍欲試去搶過粗杆子也朝着棗樹枝子「揍」去,一邊大娘喊着「閨女,加把勁兒」,姑娘可着勁兒打了幾下,旁邊那個小伙子早就搓手心了,小伙子走上前去,他要當護花使者啦。這是我童年村莊秋天打棗的場景,那時的村莊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記得有一家生了八個閨女,那時的勞動是以生產隊為組織單位的,拔麥子、打棗好似過年般熱鬧。

俗話說「有棗沒棗打三杆子」,這是棗樹獨享地待遇,蘋果、杏子、桃子這些寶貝,您要想獲得它們得象伺候公主似地小心翼翼地舉着雙手去摘,摘下來後在輕輕地放在筐里,不能磕着碰着,瞧,咱們的棗樹就不一樣了,它太皮實了,來吧,上傢伙什吧,看看我的骨頭硬不硬,一杆子打在身上,咱輕鬆地跳一下,咱不僅笑着跳,還奉獻給你們紅紅甜甜的果實,又一杆子打下去,枝條的皮咧開了,淡綠色的「肉」露出來,別擔心,我很快會痊癒,明年的春天我會綻放更蔥的綠葉。棗樹,你樸實得就象家鄉父老鄉親,你堅強的性格象一位不屈的戰士。

棗樹討人喜歡。它結的棗子個小皮薄,咬一口又香又甜,生吃解饞,曬乾當糧食吃,棗子曬得半干時,輕輕地掰開它,舉起來在陽光下一照,棗子肉里絲絲縷縷,於是就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金絲小棗。詩意的棗樹它卻是鐵杆的莊稼,乾旱時長棗,下雨只要不沒頂它還能生長,「三年自然災害」時莊稼沒有收成,可棗樹結棗了,我哥拉着娘的衣襟「娘,咱家的棗可別吃多了」我娘摸着兒子的頭「孩子,是啊,咱們的腸子都餓細了,等年景好了讓你吃個夠」,棗子幫着村民度了饑荒。

太陽快要落山了,熱鬧的打棗活動結束了,打下來的棗要交生產隊,可參加打棗的男女老少沒少往嘴裡放,孩子們最盼的是大人們趕緊離開,大人們走後,這裡就是孩子的天下了,男孩子勇敢,他們不怕棗樹的枝子扎着,就舉着小棍兒,好似舉着小馬鞭兒,蹭蹭地爬上樹,象猴子一樣找個空隙舉起小馬鞭兒對準剛才看見的棗子,這棗子也喜歡和孩子開玩笑,我就是不讓你看見,舉着個小馬鞭兒使勁抽的娃大着聲兒喊着「明明就在這裡啊」地上的娃娃們指揮着「在那,在那」,幾個還想多看幾天白雲的棗兒噼里啪啦紛紛落馬啦,地上的娃娃們趕緊跑着去撿,孩子們眼尖兒,那怕棗子跑到紅薯秧底下,一雙雙小手也能把它找出來。

來到北京後,特別喜歡她的秋天喜歡讀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天》,太愛文中的「北方的果樹,到了秋天,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象橄欖又象鴿子蛋似的這棗子,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想想那時的北京到了秋天棗子紅了,到處都是噼里啪啦打棗聲兒。

因為太喜歡了,兩棵棗樹坐着大巴來到京城,它們來到的是高樓林立的故都,紮根在樓群里它們很適應,每逢秋天紅棗掛滿枝頭時,幾位好鄰居相約舉着杆子「噼里啪啦」去邀約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天。[1]

作者簡介

董鳳琴,天津市散文研究會會員,出生在一個空氣里飄着棗花兒香的小村莊,有多篇散文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