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燕然勒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燕然勒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燕然勒功

別名: 勒石燕然

出處: 《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

主人公: 竇憲

燕然勒功,拼音yān rán lè gōng,亦稱為"燕然勒石",成語,典故名,典出《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後以"燕然勒功"指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

燕然,山名,是今蒙古國境內之杭愛山;勒,雕刻;勒功,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記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勳。[1]

史料記載

《張璠後漢紀·和帝紀·永元二年》:竇憲字伯度,拜車騎將軍,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憲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以紀漢功,紀威德也。

《後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憲懼誅,自求擊匈奴以贖死。會南單于請兵北伐,乃拜憲車騎將軍,肯奔民紙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次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餘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餘,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希恥漿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放重駝百餘萬頭。於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惟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御,理兵於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既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雲輜蔽路,萬有三千餘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鱷。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埽,蕭條萬里,野無遺寇。於是域滅區單,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腳項墊迎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記市狼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謎察鴉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上德。

其辭曰: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敻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憲乃班師而還。

摩崖石刻

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國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與蒙古國成吉白承凝思汗大學合作實地踏察,發現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率大軍大破北匈奴後所立摩崖石刻。經過認真辯識,初步確認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書《封燕然山銘》。 地理位置為東經104.59度,北緯45.28度。

運用示例

唐·薛存誠《東都父老望幸》詩:眾願其難阻,明君早勒功。

唐·陳子昂《送魏大從軍》: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明·徐熥《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他日勒功留片碣, 點蒼如黛石嵯峨。

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