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燕子尾 |
中文學名: 燕子尾 |
燕子尾[1],中藥名。為豆科植物二裂片羊蹄甲BauhiniadidymaL.Chen的枝葉。分布於廣東西部(陽春、陽江、信宜)和廣西(欽縣)。具有祛濕通絡,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瘡癤,皰疹。
功效與作用
在《中華本草》上介紹燕子尾具有消食健胃、除濕止瀉的功效。對脘腹痛;腥脹腹瀉;消化不良;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肝炎;毒蛇咬傷都有良好的作用。
燕子尾具有健胃、理氣、除濕。主治腹痛、腹脹、腹瀉、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肝炎。鮮葉外用治毒蛇咬傷。的功效。主要作用為主治腹痛、腹脹、腹瀉、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肝炎。鮮葉外用治毒蛇咬傷[2]。來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塗搽或搗敷。
臨床應用
治療葡萄球菌性膿皰疹。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切碎,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藤本,除花梗基部和腋芽略被紅色短柔毛外全株無毛;枝纖細,稍呈之字曲折;卷鬚單生,纖細。葉膜質,分裂至近基部,裂片斜倒卵形,長12-24毫米,寬9-16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截平,除下面基部脈腋間有紅色短髯毛外兩面無毛;基出脈每裂片3條,網脈密集,在兩面明顯凸起;葉柄纖細,長1-2厘米。傘房花序式的總狀花序頂生於側枝上,多花;總花梗長1厘米以下;苞片和小苞片錐尖,長1.5-4毫米;花蕾橢圓形,長約5毫米;花托長10-12毫米,具線紋;萼片闊卵形或披針形,開花時反折;花瓣白色,闊倒卵形,具短柄,連柄長約9毫米,寬約6毫米,外面近基部略被絲質疏柔毛;能育雄蕊3枚,花絲長約1厘米;退化雄蕊3-5枚;子房無毛,具短柄,花柱短,柱頭盤狀。莢果帶狀長圓形,扁平而薄,長約10厘米,寬約2:5厘米,兩莢縫略加厚,果瓣革質,有不顯著的網紋[3]。
分布區域
廣東西部(陽春、陽江、信宜)和廣西(欽縣)。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m的山腰灌叢中或300-500m的山谷溪邊疏林中。
視頻
九龍藤丶燕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