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焦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焦溪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焦溪鎮

所屬地區:常州市天寧區

焦溪鎮 隸屬常州市天寧區東北部(原武進區),現下轄於天寧區鄭陸鎮。地處常州、無錫、江陰三市交界,是具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聞名於大江南北。總面積41.4平方公里,轄行政村25個、居委會2個、村民小組304個。總人口4431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77人。被譽為「葡萄之鄉」、「乾燥機之鄉」。 元末明初,朱元璋塾師焦丙在此設塾講學,所以稱焦店,後來人們為了以水克火,又改焦店為焦溪。焦溪保存完整的民清建築有幾百所之多,成片街區「一河、四橋、五街、十三弄」也依舊完好,一些民俗文化的東西諸如「焦溪羊肉」、「糟扣肉」和「腳踏糕」的 製作傳人還在,製作工藝和配料也無失傳,依舊散發着歷史文化濃厚的氣息。 [1]

工業農業

2001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53億元,完成財政收入6164萬元。農業總產值1.67億元,其中多種經營產值1.44億元。糧食總產量1585萬公斤。擁有農機總動力2.62萬千瓦。出欄生豬3.7萬頭、家禽39.45萬羽,年產水產品136.3萬公斤、水果417.3萬公斤、蔬菜1080萬公斤。擁有工業企業923家,其中股份合作制企業815家、個私企業108家。實現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2.55億元、工業利稅總額1.14億元。擁有三產實體2761個、從業人員7935人。消費品零售總額1億元,集貿市場成交額0.6億元,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04億元。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農業結構日趨優化,葡萄、蜜梨、高檔花卉、奶業等產業特色繼續增強。全鎮葡萄、蜜梨種植面積達5700餘畝,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初具規模,焦溪是武進區著名的林果之鄉。 全鎮工業經濟蓬勃發展,主要有一次性醫療器械、乾燥設備、塑料機械、化工、電子、農機、彩印包裝、食品加工、裝璜建材等九大行業,上萬個品種,焦溪在全國享有「一次性醫療器械之鎮」、「塑料機械之鎮」、「乾燥設備發源地」等美譽。產品遠銷西歐、日本、中東、東南亞等 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彩印包裝、鑄造加工、塑料塑膠、鋼管制造、化工等行業發展迅速。全鎮共有工業企業580家,2005年實現工業產值31億元,銷售收入28.5億元,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78億元,財政收入1.45億元,全鎮農民人均收入8100元。 解放前,農民均以一家一戶耕種,力量單薄,難以抗禦自然災害,產量低而不穩,加之在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農民生活艱難困苦。 解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農村進行了土地改革,實現了農業合作化,農民走上了社會注意康莊大道,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各種自然災害,農業生產逐步發展,產量不斷提高。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鎮形成了五縱四橫總里程 60餘公里的公路交通網絡。特別是2004年底建成通車的朝陽路,大大改善了該鎮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

焦溪水利

解放前,農諺說:「三時三送,低田白種」、「八月黃港淹稻肚,丟工賠本一場空。」據焦溪村80多歲的老農回憶,從十五歲到二十五歲連續十年水災,望天嘆息,農民一籌莫展,只得種蒲放蘆柴;遇上乾旱年成,沿河農民為了搶水灌田,糾紛四起。 解放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水利建設,幾十年來經過全社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建造了防洪水閘和機電灌排站,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強了抗災能力,改變了易旱易澇的局面,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