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熱帶季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熱帶季風是天氣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由於副熱帶高壓及赤道低槽交替控制而在熱帶引起的風向季節性變化。

指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或氣壓帶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範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熱帶季風是指由於副熱帶高壓及赤道低槽交替控制而在熱帶引起的風向季節性變化。

熱帶季風區,主要分布於熱帶緯度10°至20°的大陸東岸地區,是亞洲獨有氣候。具體分布在海南島中部以南、南中國海、台灣島南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中部以北)、菲律賓群島北部、南亞等地區,即南亞季風區。

旱季,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向南移動,該地受東北信風和由亞洲內陸地區吹向海洋的並在低緯度地區偏轉而形成的東北季風的共同影響的結果。

雨季,因夏季氣壓帶和風帶的向北移動,該地受到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和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陸地季風共同作用的結果。

季風帶指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而熱帶季風的形成還與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有關。陸地比熱容小,海洋比熱容大,所以在夏季陸地升溫快,海洋升溫慢,陸地形成熱低壓,海洋形成冷高壓,氣流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暖濕的夏季風;冬季陸地降溫快,海洋降溫慢,陸地形成冷高壓,海洋形成熱低壓,氣流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冷乾的冬季風。

季風帶是三種季風氣候(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的共同成因。而熱帶季風的形成還受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影響,夏季(北半球)太陽直射點北移,「南亞」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北上的暖濕海洋氣流影響,降水豐富,冬季太陽直射點南移,此地受南下的冷干大陸氣流影響,降水較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