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炎帝有幾個女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炎帝的女兒

來自網絡的圖片

炎帝有幾個女兒炎帝,中國上古時期中原地區姜姓部落聯盟的首領,號神農氏。炎帝與軒轅黃帝是同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都有偉大的歷史功績,都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華夏人自古喜歡自稱是「炎黃子孫」,」,「黃」指的就是黃帝,而「炎」指的就是神農氏炎帝。[1]

炎帝大女兒

炎帝大女兒沒有名字,有時被稱為「炎帝少女」,據說她在種植五穀的過程中對一位神仙赤松子產生了愛情,可惜赤松子一心求道,拒絕了她。

炎帝大女兒求愛被拒,傷心絕望之下,幾欲自盡,赤松子一看對方如此痴情,不得已答應她,並帶她成仙而去。

我國第一部系統敘述神仙的傳記《列仙傳》中記載:「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炎帝二女兒

炎帝二女兒,有的書稱她為「帝女桑」,有的書稱她為「赤帝女」。她自小便很羨慕自己的姐姐,也渴望自己能成仙。

炎帝這位二女兒,她從某一年的正月初一開始,用十五天的時間給自己在一顆大桑樹上做了一個大鳥巢,從此她就住在這裡修道。

炎帝的大女兒已經成仙而去了,炎帝本來就很傷心,如今看到二女兒又變成了這般模樣,更加感到悲痛,他就用盡了一切辦法,想讓二女兒下來,可惜都失敗了,二女兒拒絕下樹。

炎帝一氣之下,決定名副其實地做一次「炎帝」,他命人在樹下架上木材,然後放了一把火,以逼迫二女兒主動跳下來。

沒想到,二女兒仍然沒下來,因為,她變成了白鵲的樣子,在火中焚化升天成仙了。

太平御覽》卷九二一引《廣異記》:「南方赤帝女學道得仙,居南陽崿山桑樹上,正月一日銜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鵲,或女人。赤帝見之悲慟,誘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

炎帝三女兒

炎帝的三女兒名叫瑤姬,她對於成仙倒是沒有任何的興趣,只是無比好奇地問炎帝:「女孩子為什麼要嫁人呢?」

不知道炎帝給她的答案有沒有解決她的疑惑,反正是瑤姬對結婚沒有一點興趣,最後竟然沒結婚就去世了,葬於巫山之陽。

在古代,女孩子沒出嫁就死了,也叫「早夭」,所以史稱「炎帝三女早夭」。

然而,有意思的是,炎帝這個不喜歡成仙的三女兒最後也成仙了,她死後成為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也就是「巫山神女」。

戰國時楚國的辭賦作家宋玉名作《神女賦》中「襄王有意,神女無情」的典故,說的便是炎帝的三女兒的故事。

受《神女賦》影響,此後瑤姬常用以比喻美女,千古傳誦。瑤姬神話引出歷代一系列詩賦詞曲等文學作品,形成了描寫、詠嘆神女的文學長廊,宋玉之後,關於瑤姬的詩作屢見不鮮:

三國曹魏時的曹植在代表作《洛神賦》序中明言:「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唐代詩人元稹在《離思五首·其四》中詠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唐代「詩仙」李白在《感興》中稱頌:「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宛轉入霄夢,無心向楚君。」

唐代詩人孟郊在《巫山曲》中也提到:「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目極橫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到巫山遊覽時有感而發,亦在《巫山神女廟》中說:「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聞清佩,雲雨歸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

《太平御覽》卷二九九引《[[[襄陽耆舊記]]》:「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為莖之,媚而服焉,則與期。」

炎帝四女兒

炎帝最小的四女兒,便是神話傳說「精衛填海」中的主人公女娃。

女娃還是一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喜歡到海邊玩耍,令炎帝悲痛的是,女娃有一天在海邊玩的時候,被海水吞滅,溺水而亡。女娃死後化而為鳥,每日銜來石頭和草木以填海。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