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靈魂的漂泊(齊瑞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靈魂的漂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靈魂的漂泊》中國當代作家齊瑞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靈魂的漂泊

今天我讀完了作家閻真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曾在天涯》,我的心境與書中主人公高力偉的心情一樣既矛盾又複雜、既無奈又心酸,既壓抑又心痛,不知在哪裡看過一句話:「風光的背後不是滄桑就是骯髒」很是映襯書里的故事。每個人都想着出國留學的風光,可又誰會知道身在異鄉的艱難和孤獨,那種事業上的失落感、得不到社會承認的無奈感和不受尊重的歧視感,讓人絕望和窒息。

每個人都想功成名就,都想擁有財富,都想着在異國紮根,可面對陌生的環境、文化的差異,社會的歧視,是轉身回國有尊嚴的活着,還是為了家人的期盼、自己的面子忍辱負重,苟且的活着,這是一種靈魂拷問,身處異國他鄉的每個人,每時每刻都經受着心理上的掙扎和心靈上的煎熬。

書中主人公高力偉是歷史專業的研究生,因為妻子林思文的緣故去了加拿大,本想在此落地生根,但發現自己所神往的加拿大以一種一成不變的冷漠應對着這個虔誠的朝拜者。無論如何努力,他都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只能站在這個天堂的門外,困惑、無奈。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與妻子林思文的關係也一天天壞下去,到最後只能走到分手。分手後的高力偉依然是悲愴的,他刻苦做工,勤儉節約,為的只是儘快攢夠五萬加元,以離開這個在他看來幾乎一輩子都不可能融入的人間天堂。

在他孤獨迷茫之時遇到了自己相愛的人張小禾,雖然他們彼此相愛,但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不同,儘管張小禾只要高力偉留下來,過苦日子都行,因為跟了高力偉,她的心就可安寧。但內心積壓了一種強烈的文化屈辱感的高力偉堅持選擇離開,因為即使躋身於多倫多這樣的豪華大都市,高力偉總感到懸浮無根:「這座巨大的城市離我非常遙遠,對它我感到疏遠,我無法擺脫那種飄泊旅人的感覺。我深深感到哪怕在這裡再呆更長的時間,也仍然找不到心靈的歸宿,哪怕有朝一日真的發了財,我不會感到幸福。」

但林思文、張小禾不同,她們即使再艱難,也要咬緊牙關挺過去,就像思文最後說:「人活在世界上還是應該接受一些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東西,什麼都不能想得太好了,反正不接受這一點就要接受那一點。」

張小禾也是有這種心理準備的:「是個人總要為點難,總要忍受點什麼!一個人總不能把天下好事占盡了,也要付點代價。去天堂還得抬腳走一段路呢。」 有些感覺是很難得的,但人不能靠感覺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上,現實的考慮終究戰勝了浪漫的懷想。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感情要有東西做後盾,所以,不論是和林思文,還是和張小禾,分開都是必然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方向不同而已。

為了那張綠卡,他們拋家棄國、辭了國內的工作,甚至賣了自己的房子,他們孤注一擲奔向美好生活,可沒想到這只是痛苦生活的開始,可他們已沒有退路,只能繼續忍受着這種漂泊無定的生活。忘不了那個說「一年有那麼幾個中國人路過,就算我過節了」的餐館老闆,那個想要回國卻因為有了兒子不得不留在加拿大的周毅龍,還有那個千辛萬苦把女朋友弄出國,女朋友卻跑掉了的劉曉冬。如果,一切生命的謎底都潛藏在這兩個字之中。但是,沒有如果。如果有的話,每一個生命都會是另一個樣子,午夜夢回的時候,他們也會有悔不當初的那個剎那吧,但一切都如大江東去無可逆轉無法挽回。

高力偉經過一番猶豫、糾結、掙扎、痛苦後,他還是決定回到生他、養他的祖國,他作出這樣的選擇在多少人看來是瘋狂和愚蠢的,所有人都來勸他留下,但只有他自己明白,靈魂的漂泊比軀體的漂泊更令人刻骨銘心。

他終歸是屬於中國這片土地的,他是尋根的人,是沒辦法糊弄自己,自己欺騙自己的人。「加拿大,這是一個好地方,卻不是我心靈故鄉。」他要跟着自己的心走,他那顆受傷的心靈需要一個停泊的港灣,也許回到祖國懷抱就是他做的最正確選擇[1]

作者簡介

齊瑞珍,臨汾作協會員、洪洞作協副秘書長,作品散見於《平陽文藝》《東方詩韻》《神州文學》《大槐樹文化》等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