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靈坑古村

中文名 : 靈坑古村

所屬地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

靈坑古村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東北部,蒼山腳下,東接寧海縣桑洲鎮和岔路鎮,南臨天台三合鎮,西界天台坦頭鎮,北連天台石樑鎮,距>泳溪鄉點7公里,泳溪鄉也是徐霞客入天台首游之地,是浙東天台山深處四個古老的小村莊,唐詩之路其中一支線路及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開闢的霞客古道其中一支線路經過該村。 [1]

目錄

歷史

靈坑村因溪得名,當地人稱溪為坑,發源於蒼山的靈坑貫穿整個峽谷,靈泉匯而秀溪坑,故名"靈坑"。古大路沿坑岸而砌,溯溪而上,當地人把此山谷俗稱為"坑路",此坑路是浙東唐詩之路其中一段寧海縣通往天台山的古道。大旅行家徐霞客三游天台山,第一次從寧海縣到天台山華頂旅遊時他就經過靈坑村。附陸樹棟先生霞客古道線路考:寧海縣-筋竹庵-筋竹嶺-泳溪街-梁坑-三王嶺村-槍旗嶺-坎頭湖村-豐家村-蘭灣村-外岙村-楊家岙村-燒基彎-八遼村-桐油樹-毛竹蓬-天封寺 。

概述

靈坑從村間流過,從上游往下蘭灣村,豐家村,坎頭胡村相鄰而立,張家山村位於半山腰上,村後雞冠尖山頂是另一支霞客古道,也是李白觀賞海日之處。2002年行政村合併後四個自然村統稱為靈坑村,靈坑村是典型的江南山區古村落,是農耕文明智慧的結晶。因古建築群保存的相對完整,又因文化傳承等方面傳統村落是民族的歷史遺產,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在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景致

天台縣泳溪鄉旅遊風景區靈坑古村有竹海梯田、明清老屋、古石拱橋、古宗祠、古獅子岩廟、山崗殿等名勝古蹟。有古紅豆杉、古銀杏、古大楓樹等名木。靈坑古村高山深谷,村里大多為明清建築,石木磚瓦結構,隨坡而建。古民居的整體格局以靈坑豐家村保存的最為完好,農舍臨靈坑溪,呈階梯式布局。

靈坑石屋,古民居的整體性以豐家村保存的最為完好,村內有九個道地,起石頭屋因山就勢,就地取材,牆弄、踏道、石窗凝於歲月,建築與自然相契。石屋、梯田、竹海、松林、近水、遠山等山水景勝相呈。

德星橋,此石拱橋建於清光緒六年(1885),跨於靈坑之上,橋體花崗岩石塊取自溪坑,橋面有鵝軟石鋪陳,呈朴不雕,融與自然。東通泳溪、寧海,西通華封石樑,至今仍在發揮通道作用!

愛心天梯,在>蘭灣古村有一條村腳通往村居最高處壩頭的直嶺,村人叫壩頭嶺,長80米、寬1.3米,共185級,坡度50度左右的平整台階,遠遠看去如同一條天梯。以早是亂石砌磊,遇落雨落雪打滑難走,在2008年柴永寧先生帶領村民一起修好 。

呆橋,呆橋是>蘭灣古村一座石拱橋的名字,跨於靈坑之上,此橋是張家山村跟蘭灣村在一九八一年共同建造,此名有深層含義,張家山姓周,蘭灣姓柴,是取周之"口",柴之"木",寓意兩村同心協力之成果,字呆而意活,名憨而義豐。呆橋邊有一石亭,名蘭亭,亭有當地文人柴永寧先生撰聯:涼亭依橋添光彩;石橋戀亭增姿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