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火神台 |
火神台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要早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 鐘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火神台寄託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據史書記載和漢族民間傳說,上古時,帝嚳之子契在商為火正,一是管理火種,二是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太歲星如果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午出現,叫"閼逢"。卯時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單閼"和"閼逢"比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星之間的關係、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稱為"閼伯"。契死後,人們就在他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後人稱之為閼伯台、火星台或火神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火神台
外文名:Vulcan Desk
歷史:4000多年
別稱:閼伯台、火星台
類型:觀星台的遺址
高:35米
位置:商丘古城西南 1.5 公里火星台村
簡介
傳說五帝之一的唐堯封他的哥哥閼伯於商丘負責管理火種,一是管理火種,以便人們可以隨時取到火(因此後人又稱他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並觀察火星的運行,以便及時地告知人們防災避禍並適時地播種收割。太歲星如果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午出現,叫"閼逢"。卯時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單閼"和"閼逢"比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之間的關係、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稱為"閼伯"。契死後,人們就在他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後人稱之為閼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 此台經史學家論證會論證,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台。火神台為圓形夯土築成,台高 35 米,台基周長 270 米, 元代在台上建大殿、拜廳、禪門、鐘鼓樓,台前建山門、戲樓。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有古廟會,謂之朝台,方圓數百里之內的百姓前來趕廟會,香火鼎盛,十分熱鬧。
傳說故事
傳說在原始社會時,繼顓頊以後,帝嚳為商地的部落聯盟酋長。帝嚳看到商地 人民沒有火,就讓自己的兒子閼伯到這裡任"火政"。閼伯盡職盡責,辛辛苦苦地為保 存火種做了許多事情。他死後,人們就在他保存火種的土台上修了火神廟(或稱閼伯祠) ,後來通稱為火神台,閼伯是"火政",為什麼又成了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呢?流 傳在當地的另一則傳說是這樣講的:閼伯原來是天上的"火神",因偷着向人間投放火 種而違犯了天規,天帝要把他貶到凡間為民。閼伯將要從天上下來的時候,又偷偷將火 種藏在身上,帶到了人間。時隔不久,閼伯盜火的事讓天帝知道了,於是,天帝發了一 場洪水,要淹沒人間的火種,懲罰閼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獸一樣,嚇得人們四處逃散。閼伯為了保存火種,築起了高台, 搭起了遮雨水的棚子,獨自一人留在高台上看守火種。洪水退後,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 回來的時候,高台上的火種還燃燒着,閼伯卻餓死在火種旁。這篇神話中的閼伯可以稱 得上是東方的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英雄。
相關資料
因為火神居住在高台之上,所以,在豫東地區,人們也將朝拜火神閼伯俗稱為"朝 台"。朝拜火神的時間,一年之中有三次。第一次是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火神的生日。 實際上,人們正月初一就開始往火神台聚集,直到二月二日方散,會期一個月,是一年中最 大的朝拜活動。廟會期間,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群眾,紛紛湧向火神台,或帶 着各種社火來這裡表演,以娛悅火神。[1]第二次是農曆四月四日,這是一個祭商星的日子, 會期10天。第三次是在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傳說這一天是火神閼伯死的日子,會期10天。 像這樣隆重,系統的祭祀活動在中國神話信仰民俗中是罕見的。
參考文獻
- ↑ 國慶假期,商丘火神台邀你看演出、逛非遺……,人民資訊,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