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鳳凰(王建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火鳳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火鳳凰》中國當代作家王建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火鳳凰

你見過流光掠影的鳳凰嗎?你見過鳳舞凰蹈的姿韻嗎?

想必都會異口同聲地否定。那麼,我就帶領大家去領略鳳凰的綽約風姿,滋養眼眸,淨潤身心,陶冶情操,修為稟性。

這個梧桐棲鳳的地方就在靈山碧水的文峪鄉灰堆石村增溝。

增溝很小,涓埃之微,但它卻是鳳凰的天然家園;增溝很窄,山禿水枯,但它是鳳凰展翅的天地;增溝很窮,田薄地脊,但人們與鳳凰滋長了相依相偎、寸草春暉的情愫。

二 《禽經》云:雄鳳雌凰,亦曰瑞。

《山海經》云:丹穴之山有鳥,狀如雞,五采而紋,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鳳凰亦稱鳳皇、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鳳凰是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神性動物,與龍同為漢族民族的圖騰,這種集合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多種鳥獸而成的神物,形體大方,挺胸展翅,高視闊步,氣宇軒昂,稱得上是引領魂魄升天的使者,有德君子的指代,辟邪鎮惡的靈物,權力威儀的象徵,靈與美的化身。正因為有德、義、禮、仁、信,這五種崇高品德,自秦漢以來,龍漸成了帝王的象徵,帝後及嬪妃們則稱鳳比鳳,鳳被「雌」化。

鳳凰就是以錦雞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飾而產生的神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腹錦雞以其「山雞美毛羽,五彩若(chi)繡」的美麗形象,被許多典籍當做鳳凰來歌頌。《詩經·大雅·卷阿》中的「鳳凰于飛,翽翽其羽,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這首詩說的是鳳凰奮飛不輟,發出翽翽之聲。

歷朝歷代的達官貴人、商賈士卒,文人墨客無不「此禽初識舞山崗,錦鳥群居戲綠芳。七彩翮衣呈好色,三春草木可迷藏。難伸壯志天高遠,無奈悲哀意見長。展翼逡巡寬曠地,追蹤古蹟覓鳳凰。」

成語「衣冠禽獸」是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其實,這個成語的原意並非如此。文官繡禽、武官繡獸,以來顯示文武官員的等級。「衣冠」上的「禽獸」與文武官員的品級一一對應。文官從一品至九品為:鶴、錦雞、孔雀、雁、白鷳、鷺鷥、鸂鶒(xichi)、鵪鶉、練雀。武官從一品至九品為: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海馬。本來衣冠禽獸是褒義詞,但是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於是,「衣冠禽獸」就演變成為非作歹。從衣冠禽獸這一成語可以看出紅腹錦雞的位置十分崇高,受人敬重。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鳳凰形象作為火炬接力,把吉祥美好的祝福傳遍了全中國,帶給了全世界。紅腹錦雞以其中國獨有、珍稀華美、民眾喜愛、五德兼具、氣韻生動而在國鳥評選活動中自然而然成為熱門候選。

錦雞又名金雞,是雉類最為漂亮靚麗的種類之一,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品種。紅腹錦雞膚色金黃,濃妝艷抹,羽毛絢麗多彩,風度翩翩。頭上金黃色絲狀羽冠覆蓋頸後,後頸圍以金棕色扇狀羽形成披肩;上背濃綠,下背金黃,腰腹部羽毛更是艷烈奪目,踱起步來煞是威武雄赳。特別是長達75厘米虎斑尾羽,彰顯其威儀凜然,不容冒犯。

主要分布在秦嶺山脈、雲貴高原等地,棲息於海拔2000至4000米的山地,活動於多岩的山坡、荊棘、灌木叢中,以農作物、草籽、根莖為食,兼食昆蟲。

盧氏縣地處秦嶺余脈,是錦雞得天獨厚的天然家園。各鄉鎮均有錦雞活動的軌跡,尤以文峪鄉灰堆石村為最。據退休教師李雙喜介紹,增溝飼餵點以前有四五處,種群四五個,錦雞最多時近百隻。現在僅一處即自家門口的雞龍山上,錦雞種群規模20多隻。錦雞都有各自的領地,基本上不會亂竄。

連去了兩次,均與紅腹錦雞情深緣淺,雖然沒有領受到「虹銷雨霽,彩徹雲衢(qu),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畫面,也沒有明洞精靈們精麗艷逸,飛華蹁躚的一抹剪影。但雞龍山的山形地勢可謂岸岩陡峭,危峰高聳:一條小山溪清澈纏綿,氤氳着靈動。兩山的櫟樹和落葉冬青經過霜雪的欺凌已變得白褐。整個坡面顯得蕭蕭瑟瑟,灰黃而無生機,偶有幾處松柏或冬青(不落葉的品種)經過雪的洗禮愈顯得艷翠。雞龍山伸處一個突兀的岩頭,青灰色的板岩稜角分明,解理清晰,顯得它冷峻與剛毅。岩頭上,有幾枝枯枝和樹樁,在熠熠陽光下也透出毫無生機的野趣和孤寂。

然而,絢麗的彩虹映照天際,使空山寂林萬籟生情,靈氣灌註:耀眼的紅腹錦雞一出現在岩頭上、枯枝上、樹樁上,便為整個畫面點綴了靈動秀麗。湛藍的天空中,白雲似琴鍵一樣有序地排列飄逸,褐色的山坡上也為點點紅韻鋪展開襯托烘染的底色之謂。而那些枯枝、樹樁也被錦雞的騰躍、翻飛、滑翔所撼動,錚錚地向上,向岩頭伸張着,向天支撐着,向岩畔挺立着,為天然畫屏豎起那不起眼的但必不可缺的斷柯折枝,使輕盈欲飛與之怡然融合。

看着攝友們和李老師發來錦雞飄忽而近,步搖金翠,盤桓吟唱,振羽作聲的照片及視頻,我深深地為這火鳳凰的美麗絕倫驚呆了,為火鳳凰的優雅舞姿折服了,更為有一位文化底蘊、護佑生命而奉出凝心之力的退休教師讚嘆!

當我第一次見到李雙喜老師時,就感到他五光聚耀:眉現彩光,目現神光,發現毫光,色現祥光,面現金光,這可能是長時間與精靈們相契相合、相濡以沫的映象吧。他領着我們進入他費盡心思搭建的攝影棚,興雲致雨地聊起了錦雞,樂不可支。他介紹錦雞的生活習性和場景如數家珍,涓滴不遺,眉飛色舞;他說起織金鎏金的錦雞儀態萬方,在天穹高迴下的種種爭美競嬌,描畫作態,溢於言表;他說起每天飼餵精靈,宵衣旰食,「主人極珍憐,龠(yue)合分俸廩」;他對眾口爍金的讚嘆和稱道沾沾欣喜,赧(nan)報莞爾,充滿成就感和自豪感;他希望在這片寂靜的山野中,青翠如蓋,巒煙流虹,「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道彩虹。」

一個叫春哥的孤兒在土司家當長工,受盡了欺凌和奴役。有一次進山打柴,從蟒蛇嘴邊救下一隻錦雞,錦雞變成了一位姑娘來報答他。因為有了姑娘的贈與,春哥和十多位長工都獲得了自由,也有了自己的田園。之後春哥和姑娘結為伉儷。新婚之夜,罪惡的土司要施行初夜權,反被姑娘制服,變成了一個踏板,千人踏,萬人踩。

錦雞舞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動,也是苗族蘆笙舞中獨一無二的傳統民間舞蹈。相傳,是錦雞幫助他們獲得了小米種子,使他們度過了饑荒。錦雞也就成了他們的幸福吉星。於是,他們模仿錦雞的樣子打扮自己,模擬錦雞求偶的神態來跳舞,以期來年五穀豐登,人壽康泰,姻緣美滿,子嗣興旺。

中國西南的苗、侗、彝等族婦女常穿類似錦雞的百褶繡裙。繡裙用青面做成,裙褶有二十餘幅,腹下有五色桃花。雖經年代更迭,但女性仍穿着五寸長的百褶裙,艷若錦雞,風情萬種,神秘而性感,妖嬈而嫵媚。她們超前的穿着打扮,也引領了衣着時尚。

以錦雞為圖騰的服飾、文化、飲食及宗教活動,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勝枚舉。有人說,在我心目中最美的鳥不是鳳凰,也不是孔雀、極樂鳥之類的,而是中國獨有的錦雞。你以為呢?

描寫紅腹錦雞的詩詞,從古到今,各個時代都有。

唐代杜牧在《樊川集。朱坡》中寫道:「迥野翹霜鶴,澂潭舞錦雞。」這種場景已司空見慣;唐代吳融在《過澠池書事》中一句「柳渡風輕花浪綠,麥田煙暖錦雞飛。」描寫紅腹錦雞在柳渡風輕花浪綠的仲春時節,錦雞發情、爭鬥、飛舞的情景引人遐思;宋代文同以《錦雞》為題:「高原濯濯弄春暉,金碧冠纓彩繪衣。石溜瀉煙晴自照,岩枝橫月夜相依。有時勃窣盤跚舞,忽地鈎輈格磔飛。寄語人間用矰繳,瑤台鸞鳳好同歸。」日照岩石,紫煙裊裊,在風高月滿的寧靜夜晚,鳳凰台上的錦雞成雙成對歸巢,溫柔繾綣;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覽》「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雞鳴日出,帶來光明。

我十分喜歡這麼兩首詩詞:

其一是明代李東陽的《四禽圖》:「樛枝老樹幽岩里,山鷓雙棲掉長尾。高鳴俯搦勢不停,似向春風矜爪嘴。山頭錦雞金作冠,身披五采成斑斕。遠從紅日霽時見,更向碧山深處看。人言此物真絕特,同是山禽不同格。休將綠水照毛衣,只恐桃花妒顏色。竹上花間日正高,向陽吐綬垂花絛。吳綾蜀錦織不得,戴勝偷眼驚伯勞。切莫臨溪照碧流,對鏡逢人舞便休。舞多目眩終顛仆,世人空詫韋公賦。」

其二是清代李良年的《六幺花十八·錦雞朝代》:「碎紅織纖羽。花千縷。霞一杼。何曾解語。小綬偏能吐。筠籠載取金堂宿,青山辭舊侶。/香粳飼汝。不教飛去。真珠影,閒自許。溪邊回憶,翠陰占秋樹。從今不用嗔生客,鏡中催試舞。」

紅腹錦雞是中國花鳥畫的主角。

北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中,一隻栩栩如生的錦雞飛臨於芙蓉花旁,轉頭回顧一對流連花間的彩蝶;元代王淵的《花竹錦雞圖》屬於大幅重彩花鳥畫,全畫筆墨穩健、設色典雅,氣韻蒼古;明代呂紀畫的《桃花錦雞圖》,雄性錦雞者高立石巔,雌性錦雞覓食於牡丹翠竹之間,其上桃花盛開,山雀和鳴,功力和格調均屬上乘之作;清代畫家胡湄《錦雞圖》描繪的是夏秋時節,兩隻錦雞遙首相望,與牡丹花相映成趣。牡丹花下石上立有一隻錦雞,通身色彩斑斕、艷麗奪目,頭頂一副金黃色的羽冠。其對面有一隻雌性錦雞,張嘴望着雄錦雞,兩隻鳥像是在對語,相互之間流露出濃濃的情意。

現代畫家以錦雞為題材的錦囊玉軸也層出不窮,酣暢淋漓地體現了祖國錦繡江山、錦光燦爛、錦上添花、花團錦簇的壯美,寓畫中國,寄託了人們生活的花天錦地、燦若披錦、錦色華年的錦繡前程。

九 李老師告訴我,你上次走的早,很可惜沒有看到當天下午晚霞灼天,七隻紅腹錦雞同時幸臨,甚為壯觀,真真是「珍禽流品可褒題,天與文章五色齊」啊。

我怎麼不遺憾呢?

史料記載認為,鳳凰現世人間,則是祥瑞的預兆,人們都希望能夠得到鳳凰的護佑和庇蔭,以求人生更加順達通暢。我也亦然。

「當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它先向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圈或往返疾奔並察言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向外蓬鬆,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摺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着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向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系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繚亂,不時地發出'噝噝』的艷羨聲」。

這種生命的律動,一唱三嘆,怎不叫人神馳意往?鳳凰來儀,焉能不去?!

「為鄰異日臨朱雀,贈別炎天有錦雞。王謝最饒知己在,玉壺重約及春攜。」[1]

作者簡介

王建民,男,中共黨員,大專文化。二O一八年八月從盧氏縣工業信息化和科技局退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