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澎湖馬公海水淡化廠

澎湖馬公海水淡化廠,澎湖縣由90座島嶼組成,面積126.86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約1,000mm,遠低於蒸發量(1,500mm),平均海拔高度約只有30公尺,受限雨量與地形的關係,並沒有溪流,只有大豪雨或颱風之後所產生的小溪流,因為雨水不能有效的存留於地表,地面水源可靠度低。 在此惡劣水文條件下,目前各式能獲取水源的方法,在澎湖幾乎都已被使用,舉凡地面水庫、地下水庫(赤崁地下水庫)、深水井、鹽化井、海水淡化(逆滲透)、運水船(臺水澎運)、人造雨等方式,都是為了解決澎湖的水資源問題。

目錄

供水歷史

澎湖地區近年供水歷史約可分為3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為民國62年成功水庫興建完成以前,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自日據時代日本官方已經開始鑿穿堅硬岩盤,往地底含水層尋找乾淨水源。光復之後,台灣自來水公司開始大量開鑿深水井,然而抽水量遠遠超過補注量,地下水位從民國38年的27.9公尺,到民國57年大幅降至93公尺,平均每年約下降3.2公尺,造成抽水量降低及部分深水井海水入侵,水質鹽化,面臨供水危機。

第二階段為地面水開發階段,自民國62年成功水庫興建完成後地面水加入澎湖地區供水行列,已陸續在澎湖本島建置成功、興仁、東衛水庫,西嶼、望安及七美離島地區則有小池、西安、烏溝水塘、七美等水庫,此階段由地下水與地面水共同負擔澎湖地區之供水需求。 隨著澎湖地區人口增加及觀光業蓬勃發展,需水量大幅增加,因地面水源易受豐枯水年影響供水穩定度,地下水與地面水已不足以滿足澎湖地區之用水需求,於民國83年及92年發生嚴重枯旱缺水,必須自台灣運水到澎湖以解決缺水問題,所以自民國84年起,台灣第一座供應民生用水的海水淡化廠在澎湖誕生,自此澎湖進入海淡水、地面水及地下水多元供水階段。

隨著澎湖地區需水量日益增加,地下水已超抽,多口地下水井鹽化,加以地面水源因地形水文條件,可開發量受到限制,穩定度不高,海淡水已由「補充水源」轉為「主要水源」,依109年6月之統計資料,澎湖地區海淡水佔供水比例已超過57%。為因應澎湖地區用水成長與供水穩定,本署於「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已推動「馬公增建4,000噸海淡廠」,已於108年開始產水。前瞻基礎建設中「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二期」亦納入「馬公增建6,000噸海淡廠」及「吉貝嶼600噸海淡廠」、「七美嶼900噸海淡廠」等3個海淡廠工程,預定於111年及113年完成供水,以增加馬公及七美、吉貝嶼供水量及降低對地下水使用量,滿足澎湖地區用水需求及保育減抽地下水。在氣候變遷降雨極端化及地下水源已超限利用情形日益惡化下,海淡水成為離島地區供水之主要水源,已成為必然之趨勢。 [1]

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

關切澎湖用水,在澎湖縣長賴峰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台水公司總經理胡南澤、水利署長賴建信陪同下,赴澎湖縣馬公海水淡化廠現勘並聽取澎湖地區供水改善簡報,立法委員楊曜、陳雪生至現場關心。蘇院長肯定經濟部水利署、台水公司及澎湖縣政府共同努力推動水資源建設讓民眾用水品質獲得實質改善,現場也允諾馬公增建6,000噸海淡廠納入「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二期」加速辦理,確保澎湖地區供水穩定,水資源永續發展。

蘇院長指示,海水淡化廠是穩定澎湖地區供水的重要設施,目前馬公各海淡廠每天均能提供十分穩定的水源,仍請經濟部督促台水公司加強海淡廠維護管理確保供水穩定,以因應澎湖觀光產業及民眾用水需求,避免以往缺水時需台水運澎情形發生;蘇院長同時也要求水利署、台水公司加速推動澎湖地區海淡廠興建及其他相關供水改善工作,強化澎湖地區供水穩定及韌性,並確保民生及觀光產業發展用水無虞;另外也請台水公司加速辦理老舊管線汰換,以減少能源及水資源之浪費,提高澎湖地區供水品質與水資源永續經營。

賴署長簡報說明

澎湖地區先天水環境不良,天然水資源不足因應用水需求,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天然降雨更不確定,經濟部已於「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投入12.3億元辦理澎湖地區供水改善工作,其中台水公司辦理之馬公增建4,000噸海淡廠已於107年底達成產水目標;為持續改善澎湖供水問題,行政於107年6月再核定「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二期」,自108年起推動澎湖七美嶼900噸海淡廠及吉貝嶼600噸海淡廠,預定112年完成,以解決偏遠離島供水不穩定問題。

水利署指出,因應澎湖馬公白沙地區用水成長快速,枯水期湖庫及地下水源不穩定,將馬公增建6,000噸海淡廠納入第二期修正計畫內,相關環評程序與用地取得並已於興建馬公4,000噸海淡廠時一併完成,將可大幅減少興建時程與經費,預定於111年完成。總計包含七美嶼、吉貝嶼、馬公6,000噸海淡廠與地下水保育工作將再投入共10.8億元改善澎湖供水問題。[2]

台灣自來水(簡稱台水)公司

將大力開發離島澎湖水源!台水透露,公司近期海水淡化(簡稱海淡)廠設置地點,都放在離島澎湖,繼斥資10多億元興建「澎湖馬公增建4,000噸海淡廠新建工程」之後,還將斥資5億元,興建澎湖馬公6,000噸海淡廠,預定今年9月公告招商,2022年底驗收完成。 無獨有偶,澎湖七美900噸海淡廠,及吉貝600噸海淡廠,台水已分別委託工程顧問公司達西及艾奕康公司規劃設計,兩案預定明年6月發包施工,希望最快2023年、最晚2024年完工。

澎湖馬公增建4,000噸海淡廠新建工程暨委託代操作維護,即馬公第二海淡廠第一期,2015年11月3日由國統國際與「式新工程顧問公司」共同標下,預定今年底完工產水。上述海淡廠自新建工程整體功能試車驗收合格日的翌日起算15年,將由國統負責操作維護。

另外,台水「澎湖增設3,000噸套裝海淡機組廠淡化水採購」標案,國統國際7月9日以逾2.06億元(含稅)得標,並將按照招標文件與台水公司簽訂合約。

澎湖目前海淡廠

包括上櫃公司千附實業的馬公烏崁海淡廠每日供水1萬噸,及望安海淡廠每日400噸;同樣地,上櫃公司國統國際,在澎湖也有2個海淡廠,包括馬公烏崁海淡廠每日3,000噸,及西嶼海淡廠每日750噸。但因千附近年來已淡出新的海淡廠招標案,但國統仍持續布局海淡廠等相關工程。 澎湖馬公6,000噸海水淡化廠,預定今年9月公告招商,經費5億元(不含土地、取水管及爐水排放等經費),一旦順利招標,2022年底驗收完成之後,將成為澎湖第二大的海水淡化廠。另包含澎湖的七美及吉貝等兩座海淡廠,政府將合計投資逾5億元,以期改善澎湖供水問題。

澎湖共有成功、興仁、東衛、赤崁、西安、小池及七美等七座主要水庫,目前正值夏天觀光旺季,整體用水量達顛峰每日3.28萬噸,為確保供水穩定,台水已隨時因應供水,並適時啟動備載機組供應海淡水每日2.11萬噸;另由各水庫供應每日6,600噸及地下水供應每日5,100噸。 [3]

視頻

2020年12月14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出席「自來水員工訓練園區」竣工典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水利署電子報
  2. [2]經濟部水利署
  3. [3]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