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澎湖三官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澎湖三官殿
圖片來自xuite

澎湖三官殿,舊稱嘉蔭亭五里亭[1]

介紹

乾隆四年(1739年)澎湖通判胡格鑒於廳署所在之文澳,至媽宮社渡頭間的道路並無樹林遮蔭,是以蓋亭供往來旅客休憩。[2][3]三官殿廟身坐北朝南,主祀三官大帝,俗稱「三界公」;雖廟階屬公廟,卻因地處市區邊陲,信徒多來自紅木埕地區(頂芸)。

沿革

清領時期

  • 乾隆廿九年(1754年),里人重修,澎湖通判胡建偉題額「古嘉蔭亭」。
  • 嘉慶元年(1796年),通判蔣曾年捐俸重修。
  • 嘉慶廿四年(1819年),通判陞寶捐俸重修,並將「文武二帝」牌位移廟歸宗,尊奉「三官大帝」鎮殿中央,古嘉蔭亭改稱「三官殿」。
  • 道光三年(1822年),通判蔣鏞於廟外另建四垂亭、照牆與西廂閣,另擇廟地一處出租予信徒蓋屋,租金添做廟內香油金之用。斯事時,澎湖仕紳紀秉修[4]為紀念重修一事,曾於亭中題聯,聯曰:「五風兼十雨,里詠又途歌」,又曰:「嘉祥呈萬龜,蔭惠利群生」。
  • 道光廿五年(1844年),代理通判鄧元資發起重修,由生員林炳垣董理其事,三官殿增祀觀音菩薩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 光緒十九年(1893年),廟宇因兵燹損壞,再度重修。

日治時期

  • 昭和十年(1935年),三官殿廟董鍾紅樟鳩資重修。
  • 昭和十二年(1937年),三官殿重修落成,改由媽宮社東南北三甲廟歸屬統轄。

中華民國

  • 民國58年(1969年)奉媽宮東甲北極殿降壇神諭指示,三官殿開辦鸞堂「自新社三善堂」,扶乩濟世,解決疑難雜症無數,饒有盛名,是以每逢神誕廟會,參訪香客絡繹不絕。
  • 民國86年(1997年),三官殿再度重修,為使香火不至有輟,另建行宮於西側,即今「三官殿辦公大樓」。

嘉蔭亭賦

胡格作於乾隆三年(1738年):太傅題詩之路,柳暗花明;右軍高會之亭,茂林修竹。凡茲喬柯飛棟,敢求海島殊方?第由文澳已達媽宮,每多躑躅;衝寒風而冒烈日,未免趦趄。雖蔭樾之樹難栽,而堅緻之亭易設。爰捐清俸,不日落成。庶幾扶杖婆娑,療舒倦足;擔簦來往,藉息勞肩。坐看碧水淪漪,潮無聲而不怒;遙望遠岡蒼翠,夕有照已皆紅。後之同心,幸為留意。|〈嘉蔭亭賦〉|周于仁、胡格編,《澎湖志略》

建築

澎湖三官殿,廟內雕梁畫棟,正殿屋架裝飾,彩繪為主。大楣上,多台南名匠陳玉峰成熟之作,如「八仙過海」、「孫悟空大走南天門」等是。至若花鳥,則本地匠師王國忠之手筆也。而黃文華、黃友謙父子鑿花木雕、彩繪獨樹一幟!文華師作品散件各廟,友謙師克紹箕裘,「鍾馗趕鬼」、「郭子儀征戰」等,皆其大作。

三官殿,木雕以斗座、橫拱、束仔等小構件居多;石雕不多,木匾如:「參贊化育」、「德配昊天」,大正14-15年之物;他如:「福多怡遹」、「天官賜福」,昭和12年(1937)入火時,信眾獻立。近年,廟左民居改建大樓,出土「五風兼十雨」、「里詠又巷歌」「嘉祥呈萬灶」石碑,應是清道光三年雙頭掛士紳紀秉修所題聯對,堪為鎮廟之寶!|2008年11月29日,發表於udn部落格〈陳鼎盛 詩寫澎湖〉

參考文獻

  1. 三官殿.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8-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2. 林, 豪. 《澎湖廳志.規制》. 台北市: 成文. 1983: 57–58 (Chinese (Taiwan)). 
  3. 顏, 尚文. 〈陽明里〉,《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Chinese (Taiwan)). 
  4. 陳鼎盛. 03.澎湖三官殿. 陳鼎盛 詩寫澎湖. 2008-11-29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3)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