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澄江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澄江市隸屬於雲南省玉溪市,位於雲南省省會昆明市東南面,北緯24°29'~24°55',東經102°47'~103°04',南北長47.6公里,東西寬26公里,澂江縣城距昆明市東站52公里,距玉溪市紅塔區93公里。澂江縣境東沿南盤江與宜良縣為界,南隔撫仙湖與江川、華寧為鄰,西與呈貢、晉寧兩縣接壤,北含陽宗海呈貢宜良兩縣毗連。

澂江縣境內屬於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中溫帶四個氣候類型的氣候。每年平均氣溫11.9~17.5℃,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全年日照總時數2172.3小時,日照率50%。常年總輻射量122210卡/平方厘米。2012年,澂江縣的礦藏有煤、鐵、鉛、銅、石英砂、石灰石、磷等。2012年,澂江縣家畜有水牛、黃牛、馬、騾子、毛驢、豬、山羊、綿羊、貓、狗等。[1]

建制沿革

澂江縣曾是路、府、郡、縣治地。

西漢元封五年,置俞元縣,屬益州郡。

蜀漢建興三年,改益州郡為建寧郡,俞元縣屬建寧郡。

西晉永嘉二年,俞元縣改屬晉寧郡,沿襲至隋。

隋開皇十年,俞元縣改屬南寧州。

唐武德七年,改屬西寧州。

肅宗上元元年,改稱河陽郡。

晉天福二年,段思平討滅南詔後,自立大理國,分治河陽郡為三部,今澄江為羅伽部。

蒙古憲宗六年,改羅伽部為萬戶府。

元三年,改萬戶府為中路。

元至元十六年,升為澄江路,轄新興、路南二州及河陽、江川、強宗三縣。

明洪武十五年,改稱澄江府,所轄州縣不變。

清康熙八年,撤銷強宗縣併入河陽縣,轄新興、路南二州及河陽、江川二縣。

民國2年,撤銷澄江府,改稱河陽縣。後因與河南省河陽縣重名,故改稱澂江縣至今。[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澂江縣隸屬於雲南省玉溪市,位於雲南省省會昆明市東南面,北緯24°29'~24°55',東經102°47'~103°04',南北長47.6公里,東西寬26公里,澂江縣城距昆明市東站52公里,距玉溪市紅塔區93公里。澂江縣境東沿南盤江與宜良縣為界,南隔撫仙湖與江川、華寧為鄰,西與呈貢、晉寧兩縣接壤,北含陽宗海與呈貢、宜良兩縣毗連。

地貌

澂江縣地處滇中,境內山脈多為南北走向,羅藏山自西向東橫亘中部,形成澄江、陽宗兩個壩子。

氣候

澂江縣境內屬於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中溫帶四個氣候類型的氣候。每年平均氣溫11.9~17.5℃,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輕霜凍5年三遇,重霜凍5年二遇。每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對濕度76%。盛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全年日照總時數2172.3小時,日照率50%。常年總輻射量122210卡/平方厘米。

行政區劃

2012年,澂江縣下轄4鎮2街道辦事處:陽宗鎮右所鎮海口鎮九村鎮、鳳麓街道辦事處、龍街街道辦事處。[3]

自然資源

水資源

2012年,澂江縣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2.78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61億立方米,地下水0.724億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水368874立方米,每畝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每年可控制水量4940萬立方米,年可供水5557萬立方米;撫仙湖總容量189.7億立方米,陽宗海6.02億立方米,南盤江過境水量21.65億立方米,星雲湖注入0.25億立方米。出境水量澂江縣總計2.047億立方米,其中海口河1.167億立方米,七江河0.154億立方米,甸朵、七江大龍潭0.2523億立方米,陽宗海0.474億立方米。

水電資源

2012年,澂江縣水能資源可開發的河流有海口河、南盤江、七江河,甸朵龍潭等。據勘測,澂江縣主要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7.8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4.19萬千瓦。其中海口河流程16公里,自然落差392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累計理論蘊藏量2.4萬千瓦,已開發海口電站、觀音塘電站、朱家橋電站,總裝機容量1.08萬千瓦。南盤江過境流程25公里,自然落差82米,多年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累計理論蘊藏量4.18萬千瓦,現已開發黃栗山電站、羅碧電站、匯口電站、紅石岩電站等,總裝機8.84萬千瓦。七江河流程15公里,自然落差477米,多年平均流量0.305立方米/秒,累計理論蘊藏量0.30萬千瓦。

礦產資源

2012年,澂江縣的礦藏有煤、鐵、鉛、銅、石英砂、石灰石、磷等。

生物資源

2012年,澂江縣糧食作物有稻穀、小麥、包穀、蠶豆、馬鈴薯、紅薯、蕎、黃豆、刀豆、雜豆等30多個品種。

2012年,澂江縣作物有烤煙、油菜籽、蘿卡籽、向日葵、花生、芝麻、甘蔗、甜葉菊、胡麻等20多個品種。

2012年,澂江縣蔬菜類有:青菜、白菜、花菜、蘿蔔、蔥、大蒜、菠菜、茨菇、韭菜、瓜類等30多個品種。

2012年,澂江縣用材林有華山松、雲南松、水冬瓜、杉樹、柏樹、桉樹、銀槐樹、楸木、樟木等。

2012年,澂江縣木林有櫟樹、野梨枝、小紅木、水馬桑等。

2012年,澂江縣果木林有桃、梨、核桃、板栗、棗子、柿子、軟棗、拐棗、花紅、石榴、山渣、柑桔、黃果、杏、李等。

2012年,澂江縣竹林有金竹、水竹、楠竹、棉竹、箭竹等。

2012年,澂江縣木本油料有油茶、油桐等。

2012年,澂江縣山林特產菌類有雞棕、擺依、乾巴菌、谷熟菌、青頭菌、黑牛肝、黃賴頭等。

2012年,澂江縣野生禽鳥有野鴨、箐雞、麻雀、貓頭鷹、喜鵲、八哥、啄木鳥、燕子、岩燕、鷓鴣、竹雞、畫眉、綠翠、布穀、白頭翁、豬屎雀、鷺鷥、老鷹、鷂鷹、烏鴉、斑鳩、水葫蘆、魚鴨、海鷗、秧雞、屎咕咕、點水雀、找工雀、竹雀、瓦灰雀等。

2012年,澂江縣爬行類有穿山甲、四腳蛇、青蛇、烏梢蛇、青竹標、翠蛇、秤桿蛇等。

2012年,澂江縣野獸類有麂子、狼、狐狸、野豬、豹子、花臉獐、狗獾、黃鼠狼、刺豬、岩羊、松鼠、野兔、獺貓、竹鼠、山鼠、猴子、野貓。

2012年,澂江縣家畜有水牛、黃牛、馬、騾子、毛驢、豬、山羊、綿羊、貓、狗等。

2012年,澂江縣家禽有雞、鴨子、鵝、家兔、鴿子、火雞。

2012年,澂江縣水產類有魚、鱇鱜魚、青魚、花魚、馬魚、鯽魚、金線魚、鯉魚、小白鏈、蛇魚、鑽魚、石扁頭、小花秋、小洞魚、銀魚、非洲魚、草魚、白鏈、鯉魚、武昌魚、螃蟹、石蚌、青蛙、蝦、螺螄、黃鱔、泥鰍等。[4]

經濟概況

綜合

2009年,澂江縣實現生產總值24.2億元,比2007年增長13.9%;財政總收入4.5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億元,分別增長73.5%和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1億元,增長6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億元,增長24.9%;萬元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09元,分別增長18.5%和18.7%。

第一產業

1996年,澂江縣糧食總播種面積148810畝,全年糧食總產4838.57萬公斤,全年烤煙產量1256.21萬公斤,油料總產量14.2萬公斤,包穀總產919萬公斤。47年來,實現糧食總產量達億(市)斤,烤煙超過千萬公斤。

2008年,澂江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295212畝,比1995年同期增加6048畝,增長2.1%,完成年度計劃的102.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0443畝,減少1.4%,完成年度計劃的98.5%,糧食總產3332萬公斤,減產278萬公斤,減少7.7%。澂江縣小春糧食總產622萬公斤,比1995年減產302萬公斤,減少32.7%;大春糧食總產2710萬公斤,比1995年增加24萬公斤,增長0.9%;今年小春蔬菜總產5166萬公斤,比1995年增產412萬公斤,增長8.7%;大春蔬菜種植面積為60908畝,比1995年增加1644畝,增長2.8%,蔬菜總產6134萬公斤,比1995年增產298萬公斤,增長5.1%。澂江縣烤煙種植面積為68464畝,比1995年增加2089畝,增長3.1%,完成年度計劃的103.2%,烤煙總產1041萬公斤,比1995年增產45萬公斤,增長4.5%。

第二產業

1996年,澂江縣1982年探明了黃磷遠景儲量6.4億噸,含磷品位高達35%的磷礦資源。1986年9月澂江縣磷酸鹽廠建成投產,澂江縣"以電養磷、以磷促電"的工業發展方針,推動機械、建築、建材、小化工、小鋼鐵等其他地方工業的發展,國營、集體、鄉鎮齊頭並進,經濟實力逐年增強。到1996年底澂江縣工業企業發展到1152個,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7個、集體企業250個、股份制工業3個、三資企業1個、農村個體工業863個、城鎮個體工業28個,企業職工12678人,比1966年的388人增加32.6倍,工業總產值:53916萬元,比1952年的19萬元增加2837.68倍,比1980年的1167萬元增加462倍,占澂江縣工農業總產值的81%。1996年工業總產值53916萬元,其中:全民工業產值2133萬元,集體工業產值44448萬元,個體及其他工業產值7335萬元。1996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發電量14409萬度、黃磷24541噸、水泥21.69萬噸、鋼材11959噸、電解鋅3230噸、磷酸18872噸、白乳膠1700噸、耐火磚8500噸、配混合飼料1106噸、磷礦石63.14萬噸、銀魚加工1287噸、磷酸氫鈣4138噸、紅磚34164萬塊、黃磷包裝桶72157隻、鋁型材1980噸、三聚磷酸鈉856噸。

2008年,澂江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53517萬元,增長44.3%,實現增加值6313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4%。供電量69709萬度,增長1.2%;磷酸86785噸,增48.3%;水泥43.69萬噸,增23.3%;紅磚32679萬塊,增長7.1%;配混合飼料18467噸,增6.1%;塑料製品1936噸,增長1.8%,三聚磷酸鈉13014噸,增19.6%;藕粉535噸,增16.8%;發電量34680萬度,減4.8%;黃磷44635噸,減3.9%;磷酸銨肥88049噸,減32%;成品鋼材71556噸,減30.6%;飼料添加劑8296噸,減11%;罐頭897噸,減44%。

第三產業

2008年,澂江縣澂江縣旅遊人數140.07萬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長4.3%;澂江縣旅遊總收入39741.76萬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1453萬元,增長3.8%;旅遊門票收入217.23萬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44.4萬元,增長25.7%。

2009年,澂江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55億元,增長14.7%。實現旅遊業總收入4.1億元,接待遊客144萬人次,分別增長3.7%和4.2%。祿充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8億元,新開工房地產項目3個,開工面積20.16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7.8萬平方米,羅伽水岸、丹鳳陽光城竣工,湖畔聖水一期、教師小區、金色仙湖小區、銀巢嘉居進展順利。專業市場建設步伐加快,新增市場面積2.75萬平方米。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順利推進,新建或改造農家店30家。通訊、保險、中介、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金融機構對地方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各項存款餘額25.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4.7億元,分別增長15%和27.5%。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20萬美元,增長7.2%,引進內資5.74億元,增長41.8%;實現外貿出口5746萬美元,增長48.4%。[5]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09年,澂江縣33個村和257個自然村的規劃編制完成。碧湖園、行政中心主體工程完工,澂江縣檔案館、公租房、攬秀和儀鳳社區安居工程快速推進。實施仙湖路和城區街道綠化工程,城市人居環境逐步改善。以整合縣城教育資源和機關辦公用地為重點,盤活閒置土地、低效用地的力度不斷加大,完成澄陽路、澄川路、老澄華路縣城至新河口段修復和澄川路"回頭彎"整治工程。

文化事業

2009年,澂江縣完成34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點、6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個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廣場建設試點工程和1700戶有線電視網絡覆蓋安裝、5500戶數字電視整轉工作。在"中國聶耳音樂(合唱)周"活動中,澄江代表隊榮獲全市一等獎。

衛生事業

2009年,澂江縣醫院住院綜合樓及松元衛生所建設進展順利。狂犬病等重大疫情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強。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290元,參合率達96.67%。

社會保障

2009年,澂江縣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保障標準不斷提高。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擴大"貸免扶補"規模,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2.85%。[6]

風景名勝

玉筍山

玉筍山,因山如玉筍而得名,也叫尖山、金鐘山、涌拔山,現稱尖山。屹立於撫仙湖西岸,與湖水互相輝映,景色美麗,風光無限,高峻崎峋,插入雲表,猶如擎天,故稱玉筍擎天。

金蓮捧日

金蓮捧日舊八景稱"牢莊晚照",系指澄江壩子東部,舊城旁邊的金蓮山。這座山,古稱牢莊山或龜山,此山高圓平整,眾山環拱。當夕陽西墜,惟此山紅光映照,燦若星辰,又因山上遍長野金蓮花,與夕照相輝映,猶似金蓮捧日而得名。

仙湖夜月

仙湖夜月,每當秋日月明之夜,月亮照射在撫仙湖上,湖水透亮,猶如明珠在湖底發光,"湖裡頭一片月"、"波靜躍潛鱗"。

羅藏朝雲

梁王山又名羅藏山,滇中第一高峰,海拔2820米,位于澄江、呈貢兩縣之間,離昆明40多公里,離縣城西北20公里。因元代中後期統治雲南的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看中此山地勢險峻,在主峰兩側屯兵紮營而得名。

九苞鳳城

九苞鳳城,是指縣城及城北的舞鳳山,土色粉紅,形同九頭丹鳳凌空翱翔。山溝梁王山的中支逼迫而來,如鳳首覽輝,左右兩山其勢如同鳳凰展翅。澄江古城,城牆高一丈九尺,方圓五華里零三分,門樓巍峨,南北的大街如書軸,東西的房屋相連,如打開的書卷,故有丹鳳銜書之稱。

華山古寺

華山古寺:就是華山上的華藏寺,始建於南北朝齊梁年間,在城東5公里處,岩壑幽峭,松柏參天。有梵宇琳宮數十處。四壁繪畫人物,衣冠皆元時。據說殿前無須打掃,灰塵不染,蛛絲絕影。有古聯雲:"梵釋堂空清磐尚,留蕉下誕齊梁寺"。

東浦流虹

東浦流虹,是指城東5公里處照摩山下東龍潭景色。此間林壑深秀,翠壁丹崖,清泉老樹與一老閣危欄相掩映,春夏之交,陰森不暑,秋冬時,落葉飛霞,幽奇變幻,宛如一幅天然圖畫。

龍巖靈湫

龍巖靈湫,指縣城西北5公里的西北潭舊稱西泉,岩飛壁峭,泉浦清澈,林木蔥鬱,被文人名為"龍靈湫"。

西山伏虎

西山伏虎,指老虎山,位於點蒼山南面,在縣城西7公里下左所背面。山脈障石,平地突起,山形似虎,頭圓、眼睜,威武雄狀,像一隻臥在山下觀察動靜,欲將跳起來的猛虎。[7]

地方特產

鹹魚

"煮鹹魚"系高原明珠撫仙湖畔漁村千年傳統特色佳肴,口感好,肉質好,肉質鮮,香味獨特,營養豐富,久食不厭,深得廣大人士的喜愛。

藕粉

澂江縣氣候溫和,水域豐富,寒次之,盛暑極熱,雨即涼,霜雪嚴寒,一晴即濕,有四時皆春之謠,產稻藕"。

銅鍋煮魚

抗浪魚是撫仙湖的特產魚類,以肉細、刺軟、味香而馳名,食之難忘。抗浪魚體小而細,長3-4寸,形如箭,呈銀白色,喜棲於深水魚洞或沙礫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