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凌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潘凌亞
國籍 中國
職業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授
知名於 中國女醫師協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知名作品基礎醫學與臨床
英國醫學雜誌中文版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

潘凌亞[1] 潘凌亞,女,北京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授。

治療特長

婦科腫瘤;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簡歷

1988年,潘凌亞考取協和醫院韓美玲教授的碩士研究生,開始涉足婦科專業領域,並隨着她1990年讀博士研究生,奠定了她今後的職業方向。

1990年,在平均一屆只有兩個博士生名額的激烈競爭中,她成為我國著名婦科腫瘤專家、前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吳葆楨教授門下弟子。吳葆楨是林巧稚教授的學生,我國著名婦科腫瘤專家,也是改革開放後首批訪美留學學者中兩名醫學專家之一,在婦科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腹腔粘連預防等的研究中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首先闡明了卵巢癌淋巴轉移的規律,推行卵巢癌腫瘤細胞減滅術。

1992年,吳葆禎教授因病不幸辭世,潘凌亞又轉投「世界絨癌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宋鴻釗教授,潛心學習,完成了最終的學業。

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從事着比普通婦科更辛苦、手術風險更高的婦科腫瘤工作,專注於婦科腫瘤的臨床和研究,還在於她喜歡挑戰的個性。

她說,婦產科本來就是內、外、婦、兒、基礎、臨床交叉最緊密的學科,腫瘤醫生還要掌握內科學的腫瘤化療內科知識。對於女病人來講,不僅治病,還要為她的生育,為她的家庭着想。「我希望把學校學到的知識,無論是基礎還是臨床的都能用到病人身上。」

工作簡介

]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授,擅長婦產科及婦科腫瘤的診治婦科內窺鏡技術治療子宮肌瘤、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病變、子宮內膜異位症、絕經後出血;乳腺癌術後服用它莫昔芬(三苯氧胺)患者子宮內膜病變的宮腔鏡治療和應用各種內鏡技術診療不孕不育症;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和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女性尿失禁和其它女性泌尿系疾患的診療不孕症、月經病、多囊卵巢綜合徵、高泌乳素血症、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痛經、慢性盆腔疼痛、肥胖、多毛。


個人成就

中國女醫師協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委員,《基礎醫學與臨床》雜誌副主

編,《英國醫學雜誌中文版》編委,《國際婦科腫瘤雜誌中文版》編委,《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編委,《中華醫學雜誌》《中華老年雜誌》特約審稿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初審專家。1983年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婦產科學系,獲醫學博士學位。1996~1997年在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進修臨床婦科腫瘤學。

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具有豐富的治療婦產科,特別是婦科腫瘤和婦科疾病的臨床經驗和熟練的手術技巧。每年的門診量超過4000例,手術超過440例。致力於婦科腫瘤、卵巢癌的應用基礎研究。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五項,國家衛生部基金一項,北京協和醫院重點基金一項。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兩項.。指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0餘名。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文章和專著近百篇。 2010年,隸屬於中科院的《科學時報》刊登了一條消息,引起了相關人士的高度關註:《卵巢癌治療新突破 AnnexinA3為鉑類耐藥標記蛋白》,它是國際上首次關於AnnexinA3與卵巢癌化療耐藥相關性的報道,也是潘凌亞領導的課題組先後通過對卵巢癌耐藥細胞系的培養誘導、卵巢癌化療藥物敏感及耐藥細胞系進行蛋白質組學分析得出的結論,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蛋白質組研究雜誌》(JProteome Res)、《腫瘤報告》(OncolRep)等期刊上。 2013年她的手術量487台,4800個門診,平均每天20個病人,2台手術。2014年,她又有了新的突破:門診人次突破5000,達到5066人,手術數量更是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00台,年手術量達到685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