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談中國春節(石書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漫談中國春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漫談中國春節》中國當代作家石書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漫談中國春節

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等,又稱「過年」「過大年」,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聚餐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着深邃的中國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迴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曆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現在,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新年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才算結束。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歷史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至於放鞭炮的習俗,是來源於一個故事: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這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着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避難,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位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發出巨響的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白髮老人身披紅袍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也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白髮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六十年代,國家經濟困難,家家戶戶只有春節才能穿上一身嶄新的衣服。三十晚上,睡在被窩,看着媽媽在燈下趕製新衣,不知不覺中進入新年的夢鄉。大年初一醒來,看到媽媽縫製好的新衣、新褲壓在自己的被子上,提起新衣,還發現新衣下面有媽媽為自己準備的嶄新的壓歲錢。媽媽早已起床,正在鍋台前為我們煮餃子。我穿好新衣,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自然是:爹、娘,新年好!同時,還做母親教給我的拜年手勢。爹、娘也瞬間回話:新年好!

父親祖籍是河北邯鄲,母親祖籍是山東青州,從小受父母禮儀教育,初一和長輩在一起過年是家族的規矩。每年大年初一父母帶着我和妹妹帶着新年禮物來奶奶家,不一會,大伯、三叔、四叔帶着孩子們都來到奶奶家。男人聚在一起聊天,女人們下廚做飯,開飯前,大家要給奶奶磕頭拜年,奶奶笑盈盈地說:都起來吧!都起來吧!然後,奶奶將壓歲錢分給我們孫輩。我們再給大伯大娘,叔叔、嬸嬸們拜年,然後大娘、嬸嬸們又給我們壓歲錢。我們將新壓歲錢裝在新衣服口袋裡,鼓鼓的口袋讓我們在過年的日子裡十足的神氣。特別是我們用壓歲錢買回鞭炮,拆開零碎燃放,個個臉上都洋溢着過年幸福的容光。我是父輩中的長子,奶奶偏愛我自然也多一些。奶奶不忙時,唱歌給我聽。奶奶微微笑着唱到:過年好、過年好,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了一頂舊氈帽。奶奶的歌詞很短,看看院裡沒人,趕快拿出她藏好的糖瓜瓜給我,吃在嘴裡粘粘的、甜甜的,讓我濃濃地品嘗出年的味道。

奶奶是河南內黃人,年幼時跟隨其父母來到山西後,奶奶的父母又返回河南內黃,山西只留下一個三弟弟。奶奶去世後,奶奶的三弟弟(我們稱三老舅)在誰家過年,我們都相約來到誰家過年,一直到三老舅去世。

結婚後,我們依舊延續着跟隨長輩過年的習俗。隨着過年腳步的臨近,妻子列出臘月二十以後的計劃:蒸豆包、洗衣服、生豆芽、掃窯......我下班回來盡力給妻子幫忙。妻子蒸豆包,我幫忙和面、看火,一籠接一籠,兩個人整整忙了一上午,總算蒸完發好的三盆面。妻子找了一個大袋子,滿滿裝了一袋子豆包說:「把這些豆包給爸媽送去,讓他們嘗嘗咱蒸的豆包。」我正準備去媽媽家,手機響了,是媽媽打來的,媽媽告訴我父親感冒了。我騎着摩托車順便給爸爸買了些治療感冒的藥飛快地來到媽媽家。年邁的父母養着幾隻羊。此外,他們還養了三十多隻雞。媽媽告訴我:這幾隻大公雞,等兩個孫子和兩個外甥過大年回來吃。媽媽住的磚窯是父親找親戚一手修建的。冬天,爸爸在做飯的火爐上另外加了幾節鐵煙筒取暖。媽媽愛吃豆包,中午我和父親吃麵條,母親在火爐上烤着吃豆包。媽媽高興地一邊吃一邊對我說:「去年臘月,我一直等磊磊(孫子)來,後來才知道磊磊身上沒錢,不好意思空着手來看奶奶。唉,這個孫子,拿什麼東西呀,你在武漢上學常不回來,奶奶就是想見見你呀!」母親嘮叨着,我瞬間感到:過大年是一種親情的凝聚,媽媽說的我眼裡都濕潤了。

大年三十,我給父母門上貼好自己寫的春聯:好政策讓農民走上富裕路,勤耕耘使全家吃上開心果,橫批:盛世好日子。父母在城外公路邊住着,門前是一條彎彎的小河。小河邊是父親年年春天栽種的果樹,蘋果和梨,也有桃杏李子等。春天花開的季節,天是那樣的藍,藍的看不到一絲雲彩;水是那樣的清,清的能看清遊動的泥鰍;花是那樣的香,香的引來無數蜜蜂采蜜。正月初一,我們來到父母門前,先是孩子們「爺爺、奶奶」的叫聲,後是爺爺奶奶的笑聲。我和妻子、妹妹下廚,有的炒菜,有的包餃子,孩子們在門外不停地放着鞭炮,小狗嚇的鑽在桌下,小貓嚇的擠在炕角。媽媽老了,精神還好,拿出花生、柿餅、糖塊等硬是給孩子們往手裡塞;年邁的爸爸,一會鋸柴,一會提水,總是樂呵呵地閒不住。我們忙碌了一陣,飯菜基本準備就緒,忽然聽到兒子說:路上不遠處有人騎摩托摔倒了。車在一邊,人摔在路邊的樹坑裡。我們走近現場看到:人已昏迷,傷勢十分嚴重。大年初一,路上很少見到行人。傷者需要馬上搶救,否則有生命危險。大家都為傷者焦急,此時,我拿出手機,撥通了110。大約5分鐘,警車來到現場,幹警們將傷者抬上車,一幹警騎着傷者的摩托,迅速趕往縣醫院了。

吃飯時,大家聊起三十年前。記得那時縣裡領導對大年三十幹活的民工說:「要保證每一個人都吃上餃子……」那時與現在,天壤之別。在我的印象中,那時一日三餐,幾乎天天以玉米面為主,平時很少吃到白面。母親說:現在好了,你們一人一個手機,我在電話里就能和你們說話,沒事在家能看電視,現在真是享了共產黨的福了。

是呀,三年疫情,國家採取嚴格防控措施,及時制止了病毒蔓延。如今疫情漸漸散去,中國式回家過年,成為車站人流主背景。一家人在春節團聚,幸福地過年看春晚,又有誰家不是在享共產黨的福呢!

[1]

作者簡介

石書民,男,臨汾市隰縣稅務局退休幹部,山西省作協會員,愛好文學,愛好攝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