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品唐詩(問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漫品唐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漫品唐詩》中國當代作家問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漫品唐詩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詩歌用高度凝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流傳數千年,唐詩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至今對世界影響依然巨大。流傳久遠的是經典作品,對經典作品要反覆品讀,能使人們的思想得到升華,從淺薄走向思考,從思考走向通達。讀詩的過程,就是增進知識的過程,是一個陶冶情操、薰陶氣質、改善性情、提高涵養的過程。這些經典的唐詩為一代又一代的國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營養和審美源泉。當我們走進唐詩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在汲取着先賢的智慧,無數次碰撞心靈,審視自己的內心,激濁揚清,以自我的方式,神遊詩海,深刻體驗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園,獲取詩意盎然的人生。

唐朝延續289年間,出現詩人2000餘人,詩歌多達五萬首,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高峰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眾多,題材廣泛,詩的體量龐大,體格優美。詩仙、詩聖、詩佛、詩僧、詩鬼、詩豪、詩傑、詩狂、詩奴、詩囚等縱橫詩壇,肆意馳騁。落寞與快意同存,婉轉與弩張共生。

唐詩中的春夏秋冬,季季入詩。春天萬物復甦,百花盛開,進入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夜晚到江邊賞月,暢想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夏吟王昌齡的《採蓮曲》「荷中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秋唱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冬天遙觀雪景,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唐詩可謂是步步生意,處處有詩,詩即是畫,畫即是詩,抑揚頓挫,意境深遠。

萬物皆可入詩。草木花卉、青山白雲、風花雪月、漁翁過客、幽人隱士等皆成美詩美文。開啟唐詩華章第一人,非張九齡莫屬。張九齡的古詩,詩風清淡,以質樸淡遠的力道,一掃唐初所沿六朝綺靡艷麗之風,被譽為「嶺南第一人」。《感遇二首其一》「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生此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柳宗元的《漁翁》「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詩人將心中被壓抑的抱負寄情于山水之間。唐詩題材廣泛,天雲風雨,山川岩林,鳥魚水荷,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唐詩既浪漫又現實,既大氣磅礴,又纏綿緋惻;既恬淡雋永,又鏗鏘有力。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王昌齡的《塞下曲》「飲馬度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軍旅生活的艱辛。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反映了作者的困頓潦倒。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曲折地表達詩人的無限依戀與悵惘之情。

[1]

作者簡介

問竹,江蘇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