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漠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漠鵖[1](讀音 mo bi)(學名:Oenanthe deserti) 俗名黑喉石棲鳥。一種常見於荒漠的鳥。體型略小,呈沙黃色。尾黑,翼近黑。分布於西伯利亞亞洲非洲,包括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陝西、西藏等地,一般棲息於海拔2500-4000米間以及環境多為多石的平原、山地礫漠乾旱、荒漠山地荒漠、荒漠和半荒漠地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埃及。

外形特徵

體長14-15.5厘米,呈沙黃色。尾黑,翼近黑。

  • 雄鳥:臉側、頸及喉黑色。
  • 雌鳥:頭側近黑,但頦及喉白色,翼較雌穗鵖為黑。

南方的亞種oreophila比北方的亞種atrogularis體型大。飛行時尾幾乎全黑而有別於所有其他種類的鵖。

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2500-4000米間,環境多為多石的平原、山地礫漠、乾旱荒漠、山地荒漠、荒漠和半荒漠地帶。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內蒙古(伊克昭盟)、寧夏(賀蘭山)、甘肅(北部、西北部武威)、青海(東部、南部曲麻萊縣、柴達木盆地)、新疆(准格爾瑪納斯湖阿克蘇皮山縣、且末、吐魯番)、陝西(北部)、西藏(改則、普蘭)

國外分布:西伯利亞(南部)、亞洲(西南部、南部)、非洲(北部)

生活習性

  • 習性:較沙鵖喜多石的荒漠及荒地。常棲於低矮植被。甚懼生。雄鳥在近巢處作簡短的振翼炫耀飛行。於地面齊足跳行。常飛至岩石後藏身。
  • 叫聲:告警時作粗啞的chrt-tt-tt聲,叫聲為尖厲哨音。雄鳥鳴聲為重複的哀怨下降顫音teee-ti-ti-ti。

亞種分化

漠鵖蒙新亞種(學名:Oenanthe deserti atrogularis)。分布於尼羅河以東的埃及一帶、亞洲巴勒斯坦至巴基斯坦、外高加索至蒙古、冬季見於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及非洲以及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陝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Agra。

漠鵖青藏亞種(學名:Oenanthe deserti oreophila)。分布於克什米爾、巴基斯坦、伊朗以及中國大陸的青海、新疆、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西南部。

參考文獻

  1. 在青藏高原上飛翔的niao. 每日頭條. 事件發生在 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