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滿剌加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滿剌加國

中文名 : 滿剌加國

滿剌加國是於1402年由拜里米蘇拉在馬來亞半島所建立的王國,明史中稱為滿剌加國,其王城即是如今的馬六甲市,王朝全盛時期的國土範圍覆蓋北大年(今泰國南部)至蘇門答臘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對蘇丹王朝進行侵略,並在1528年殖民馬六甲,直接促使王朝滅亡。其後,王朝的法定繼承者蘇丹阿拉烏丁沙二世在今柔佛地區建立了柔佛蘇丹王朝。[1]

簡介

十四至十六世紀馬來亞封建王國。在今馬六甲州。十五世紀初,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其國王曾數度來訪。明代鄭和也屢至其國。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擊敗暹羅,控制海上貿易,擴張勢力。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後衰亡。其港口馬六甲,在新加坡開埠前為東方船舶在馬六甲海峽中的主要泊所。

內容

明朝時蘇門答剌、滿剌加是作為與舊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軍鎮。明朝海軍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刺加建立城柵、倉庫,以之作為經營西洋的中轉站,是鄭和下西洋的又一重大活動。

滿剌加,位於今譯作馬來半島的西南端,瀕臨馬六甲海峽。現為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首府所在地。中國史書稱之為麻喇加、麻六甲、馬拉加等,明代則稱為滿刺加。

滿刺加本是隸屬於暹羅的一個小國,每年要向暹羅繳納金四十兩,否則便遭侵襲。永樂元年(1403年)冬,明成祖派遣中官尹慶出使其國,贈送其酋長拜里迷蘇刺禮物,並"宣示威德及招徠之意",拜里迷蘇剌遣使隨尹慶入朝.並貢方物。永樂三年(1405年)九月,使者至京師,史載:"其國使者言,其王慕義,願同中國屬郡,歲效職貢,請封山為一國之鎮。②明王朝遂詔封其酋長為滿刺加國王,其國之西山為鎮國之山。

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浩浩蕩蕩的船隊特地到達滿刺加,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再次對滿刺加進行正式冊封,宣讀中國皇帝詔敕,賜其國王雙台銀印、冠帶袍服。永樂九年(1411年)正月,鄭和一行啟程回國,滿刺加國王拜里迷蘇剌率妻子及陪臣540餘人,隨鄭和一行前來中國訪問,明成祖給予隆重的接待和特殊的禮遇,並賜予滿剌加使團豐厚的禮物:賜王金鑲玉帶一,儀仗一副,鞍馬二匹,黃金百兩,白銀五百兩,鈔四十萬貫,銅錢二千六百貫,錦綺紗羅三百匹,絹千匹,渾金文綺二,金織通袖膝襉二;又賜王妃冠服一副,白金二百兩,鈔五千貫,錦綺紗羅絹六十匹,金織文綺紗羅衣四襲;賜王子侄冠帶;其陪臣等各賜白金鈔錢、彩幣有差。

鄭和船隊每次出使西洋,人數多在二萬七八千人左右,歷時一年半以上,這麼一支龐大的隊伍,僅日常的生活消費就是一個巨大的數目字。有人計算過,以糧食為例,每人一天一升口糧,整個航行就需消費十五萬石以上的糧食,需要幾十艘大船運載。因此,亟須一個固定的物資轉運站。一方面存放不急需的物資,減少運輸船隻,另一方面可以為鄭和使團的主力船隊和分往各區的分支船隊不斷補充物資。同時,由於鄭和船隊出發和返航都是憑藉海洋季風,在下西洋的途中很需要一個候風停泊地,在那裡住上一段時間,等候季風,以便繼續前行或者啟程歸國。再加上鄭和使團出使的地區很多,除了主力船隊在主航線上到達一些主要地區外,沿途還要分派出一些分支船隊到達其他一些地區。為了回中原地區時間的統一,也需要建立一個返程集中地。由於以上諸種原因,在下西洋的中途建立一個中轉站或者停靠站便成為鄭和的一項重要工作。

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在《西洋番國志·滿刺加國》中記載:

中國下西洋船以此為外府,立擺柵牆垣,設四門更鼓樓。內又立重城,蓋造庫藏完備。大寶船已往占城、爪哇等國,並先於暹羅等國回還船隻,俱於此國海濱駐泊,一應錢糧皆入庫內存貯。各舡並聚,又分次前後諸番買賣以後,忽魯謨斯等各國事畢回時,其小邦去而回者,先後遲早不過五七日俱各到齊。將各國諸色錢糧通行打點,裝封倉儲,停候五月中風信已順,結宗回還。

鄭和在這裡建立擺柵城垣,立四門更鼓樓,晚上巡邏警戒。城垣里又設立重柵小城,建造倉庫。下西洋所需的錢糧貨物,都在這些倉庫里存貯,以備隨時之用。鄭和去各地的船隻,回航時都在這裡聚齊,打整番貨,停泊候風,一旦南風正順,即刻起錨揚帆,開航回中原地區。

滿刺加中轉站的建立,既是鄭和下西洋的必要,也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沒有中轉站,勢必要影響到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次數和到達地區的數目,也會因此而縮小鄭和下西洋對海外的影響。鄭和下西洋,在滿刺加建立中轉站是明成祖朱棣發展大明海軍的決心和所採取的具體措施的重要體現。至今滿刺加國的故地馬六甲仍然留有三保山、三保城、三保井、三保廟等古蹟,體現了當地人和中國人對鄭和下西洋的懷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