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滑菜

露葵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蔬菜。露葵的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嫩莖和葉背部都有膠狀透明物質。食用部分就是沉沒在水中尚未展開的新葉。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露葵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 木蘭綱
  • 目: 睡蓮目
  • 科: 蓴菜科

目錄

1 物種信息

2 分類系統位置

3 藥用價值

4 食療作用

▪ 清熱解毒,殺菌消炎

▪ 防癌抗癌

▪ 防治貧血、肝炎

▪ 益智健體

▪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5 基本釋義

6 文化欣賞

物種信息

Brasenia schreberi J. F. Gmél.蓴菜

異名:Brasenia purpurea Casp. Brasenia peltata Pursh

別名:露葵馬蹄草茆茆等蒪菜水案板水葵絲蓴

分類系統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木蘭亞綱 Magnoliidae [Cronquist系統]

蓴菜屬 Brasenia [Cronquist系統的蓴菜科Cabombaceae]

蓴菜 Brasenia schreberi [Cronquist系統的蓴菜科Cabombaceae]

藥用價值

氣味 (苗)甘、寒、滑、無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瘡(斑瘡很快傳遍全身,瘡中有白漿)。煮葵菜葉,與蒜齏合吃,有效。

2、瘺瘡不合。先以溫熱的淘米水洗淨患處,再用葵葉微火烘暖貼上,貼過二、三百葉,把膿引盡,即可合口生肉。忌魚、蒜、房事。

3、湯火傷成瘡。用葵葉研為末,敷患處。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搗汁三合,生薑四兩,取汁一合,和勻後分二次服。連服數劑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兩,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後服下。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盡子死。用葵根、莖燒灰,酒沖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癰。用葵莖及子為末,酒沖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瘡,出黃汁。用葵根燒灰,和豬油塗搽

9、產後淋瀝。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朴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後下朴硝),一頓服。

10、催產。用葵子一合,搗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脹痛)。用蔡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為末,熱酒送服二錢,極驗。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兩,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臉上瘡瘡。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後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食療作用

清熱解毒,殺菌消炎

蓴菜的粘液質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及多縮戊糖,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食之清胃火,瀉腸熱,搗爛外敷可治癰疽疔瘡。 防癌抗癌

蓴菜粘液中的多糖,對實驗動物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將加入癌瘤毒遺傳基因的B淋巴細胞和致癌物一起培養後,再把蓴菜中的成分摻入,結果發現其對癌瘤毒的活化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防治貧血、肝炎

蓴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它是細胞生長分裂及維持神經細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臨床上可用於防治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症。 益智健體

蓴菜中含有豐富的鋅,為植物中的「鋅王」,是小兒最佳的益智健體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兒多動症。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蓴菜含有一種酸性雜多糖,它不僅能夠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吞噬異物,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發生。

基本釋義

(1)蓴菜。

《齊民要術》:「魏,性純而易生。種以淺深為候,水深則莖肥而葉少,水淺則莖瘦而葉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謂之藥菜,並得葵名。」

《日華子本草》:「治熱疽,厚腸胃,安下焦,解百藥毒。」

《醫林纂要》:「除煩,解熱,消疾。」

《本草匯言》:「藥菜涼胃療疽,散熱痹之藥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積,止暑熱成痢。」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梁 世有 蔡朗 者諱 純 ,既不涉學,遂呼蓴為露葵。」

王利器 集解:「《古文苑》載 宋玉 《諷賦》:『烹露葵之羹。』即指水產之蓴,則 蔡朗 所呼,不無所本。」

(2)冬葵。《文選·曹植》:「芳菰精粺,霜蓄露葵。」 張銑 註:「蓄,菜名,此物與葵宜於霜露之時。」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葵》:「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為滑菜……古者葵為五菜之主,今人不復食之。」 清 方文 《題宋射陵蔬枰卷》詩:「其畦歷落如楸枰,露葵霜薤長滋榮。」

(3).向日葵。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賞月延秋桂,傾陽逐露葵。」

文化欣賞

唐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唐·白居易:「猶有路鱸魚蓴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

宋·蘇軾:「若問三吳勝事,不唯千里蓴羹。」

宋·陸游:「店家菰飯香初熟,市擔蓴絲滑欲流」;「小艇湘湖自采部』,「攜友菜采湘湖路」。

宋·徐似道。《花羹》:「千里餐絲未下鹽,北游誰復話江南。可憐一著秋風味,錯被旁人舌本參。」

元·黃復生。《蓴菜》:「被人繡滿水仙裳,地軸天機不敢藏。水谷冷纏瓊縷滑,翠鈾清綴玉絲香。江湖美味牽情久,京絡思歸引興長,欲剪吳松縫不得,謾拖秋思繞詩腸。」

清·宋革。《摸魚兒·蓴》:「露葵生處春洲遠,翠葉紫莖鋪水。輕摘起,見說道,參差荇菜渾難比。」 

歷史典故:據《晉書·張翰傳》載,齊王眼周辟張翰為大司馬東曹椽,在洛陽。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蓴菜、蓴菜、鱸魚膾,說:「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後人常用「蓴羹鱸膾」為辭官歸鄉的典收。又據《世語新說·言語》:王武子問陸機江南有什麼東西可以與北方羊酪相比,陸機答覆,「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當時人譽為名對。 民間諺語:「摘老菱當心觸刺,採藥菜當心滑脫」。本意指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小心謹慎才好。[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