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南霉豆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霉豆腐[1],又叫:貓余,霉豆腐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傳統特色豆製品,屬於徽菜,是一個年輕人,名叫阿岑發明的。其製作方法是用新鮮豆腐,放置過一個星期左右發霉,發酵好豆腐與調料混合,過白酒再放入瓦罈子中即可。霉豆腐是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含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具有開胃、去火、調味的功能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傳統特色豆製品。

介紹

霉豆腐通常可分為白、紅、青三種:白色霉豆腐在生產時不加紅曲,使其保持本色;霉豆腐坯加紅曲即紅霉豆腐;青色霉豆腐是指臭霉豆腐,又稱青方,它在醃製過程中加入了苦漿水、鹽水,呈豆青色。霉豆腐在製作過程中發酵,蛋白酶和附着在菌皮上的細菌慢慢滲入到豆腐坯的內部,逐漸將蛋白質分解為各種氨基酸和游離脂肪酸,3個月至半年後,松酥細膩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鮮美適口。

歷史發明

據史料記載:在唐朝時,益陽白鹿寺的和尚做了一些豆腐,因有事情外出幾日,回來後豆腐長霉了。出家人有節約的本能,不舍丟掉,拌了一點調料試着吃,不曾想味道還不 錯,便產生了今天的豆腐乳。

貓餘味道鮮美,在明代加了辣椒,腐乳便成了湖南人家居不可缺少的開胃菜。豆腐乳慢慢的向全國傳開了,後來,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豆腐乳。益陽貓余卻獨領風騷,寺廟里的豆腐乳的製作配方經過一代又一代僧人的傳承,做出來的古法貓餘一直保持着古樸獨特的味道。

在解放前,古法貓余的製作方法由益陽棲霞寺住持智輝和尚傳承給佛源禪師。

1999年,佛源禪師將古法豆腐乳秘方傳承給本覺上人,此方源於唐代,故人稱:「中國豆腐乳鼻祖」。

別稱的由來

李璜之說,在古人早上忌諱說:龍、虎、鬼、夢四個字,腐乳的腐字諧音「虎」,虎字通常說成貓。取連年有餘之意,所以作為腐乳發源地的益陽人把腐乳叫作:貓余。

製作過程

原料

新鮮豆腐5斤,高度白酒適量

調料

辣椒麵8克,花椒面3克,鹽、雞精、新鮮橘皮沫各適量

做法

1.做霉豆腐第一件事就是買豆腐,豆腐買好後,切方塊,大小自選,這是新鮮豆腐

2、先把豆腐放一段時間大概一個星期左右,使其發酵好

.3、所有調料準備好,將發酵好的豆腐放入一盆內;

4、將所有調料放入碗內攪拌均勻;

5、將高度白酒倒入裝着豆腐的盆內,將所有的豆腐過一遍高度白酒,讓豆腐塊洗個澡;

6、將沾過白酒的豆腐均勻的沾上3種的調料;

7、放入瓦罈子中即可。

風味特點

中國的傳統飲食真的是很博大,霉豆腐這樣好吃的東西都被我們的祖先發明出來了。我想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霉豆腐那是在中國大地上最為普遍美味了,那麼味美、那麼清香、那麼可口、那麼醇厚。

說實話,買的霉豆腐雖然顏色漂亮,口感也還算可以,但多少總有些擔心。還是自己動手做的放心。

營養價值

霉豆腐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每100克腐乳蛋白質中含異亮氨

酸4.8克、亮氨酸8.8克、賴氨酸7.0克、蛋氨酸0.7克、苯丙氨酸4.6克、蘇氨酸2.0克、色氨酸0.6克、纈氨酸5.3克。還含有鈣和磷等礦物質。臭腐乳中維生素B12的含量很豐富,有的品種每100克可含10毫克維生素B12,而每人每天需要維生素B12的量為1—3毫克。經常食用不僅可以補充維生素B12,還能預防老年性痴呆。

視頻

湖南農村人霉豆腐都是這樣做的, 做法簡單, 超級下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