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賞心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游賞心亭》是北宋宰相、文學家王珪的作品之一。王珪歷仕三朝宰相,典內外製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游賞心亭

作者簡介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宰相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1]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宋哲宗即位後,封岐國公。旋卒於位,年六十七。獲贈太師,諡號「文恭」。

文學成就

王珪文學進用,受同僚共同推崇讚許,其文章氣魄宏大華麗,自成一家,朝廷重大的典制策令,多出自於他的手,詞林人士都稱讚他。自熙寧初年開始,連續為皇室起草詔書十八年。他親筆撰著的《宋兩朝國史》一百二十卷、《在京諸司庫條式》一百三十卷、《王珪集》一百卷,和續著的《宋六朝會要》,都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史資料。

清《四庫全書》收錄了王珪《華陽集》四十卷(原為六十卷、附錄十卷,後刪減),在《總目》中介紹說:「 珪少掇高科,以文章致位通顯,不出國門而參預大政,詞人榮遇,蓋罕其比」。又說:「其文章博贍瑰麗,自成一家。揖讓於二宋之間,毫無愧色。謝及、陸游、楊萬里[2]等往往稱之,殆非虛美。」

視頻

游賞心亭 相關視頻

(中華德育故事)王珪循禮
讀不盡的《四庫全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