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光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游光繹(1758~1827年),字彤鹵,號磳田,縣城后街(今松城鎮萬賢街)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生。乾隆四十八年鄉試亞元,乾隆五十四年登進士。[1]
兄光纘,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子大琛,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兄弟父子,同捷南宮,一門風雅,在清代甲於閩東。
生平
光繹進士及第後被優選為庶常館庶吉士,後授職翰林院編修,在館閣以「博文強識,文學華瞻」聞名。嘉慶三年(1798年)和六年,先後分校順天(今北京市)鄉試,所選多知名士。嘉慶四年,升任陝西道監察御史,身居諫官,目睹地方官員種種弊端,直言向仁宗進諫,先後提出《論用人》、《請查州縣虧累之積弊》、《論君德》等奏疏,所言皆國家大計,民生利害,多被仁宗採納或留中,「以直言聞一時」。
奉命巡視西域時,秉公審理案件,從不輕易施刑,但對罪犯又不輕恕。時有一拐賣人口積案,案犯長期逍遙法外,他深入私訪捕獲,予以正法。通州(今南通)水災,仁宗擬派大臣前往視察後再議賑災,他直言進諫:「災宜急賑,若往返需日,則無及矣!」建議授權使者「便宜行事」,及時救災,使眾多災民得以活命。
嘉慶八年,彈劾權貴,「以言事不當」被罷官。回閩後,受閩浙總督玉德之聘,任鰲峰書院23屆掌教(院長)。嘉慶十年,受閩督、撫兩府之託,編纂《鰲峰書院志》[2],任總纂,嘉慶十二年完成《院志》十六卷。他主持書院20年,孜孜誨誘,成就後學,受其教育者多掇取科第,其中有嘉慶十六年進士林則徐。道光二年(1822年),因與新任巡撫葉世倬不合,辭去書院職務。
光繹一生清廉,兩袖清風,在京任職14年,歸時「姓名謨畫留三殿,書策妻孥共一船」。主鰲峰書院20年,書院歲入達千餘金,他身居院長,一塵不染,所得薪水除伙食外,全部周濟給親戚朋友,身無餘積。以至辭職時,無宅可歸,租賃邱氏祠堂棲身,由其舊日學生集資舉辦私塾,糊口度日。道光七年病卒,享年70歲。
光繹工於書,長於詩。書法秀勁,風骨矯健,自成一家。詩論頗嚴謹,與王傑、阮元、林則徐、陳壽祺、梁章鉅、汪志伊等一代名流,常有詩作贈答。罷官歸閩期間,曾參加梁章鉅「藤花吟社」,借酒洗胸中磈壘,其抑塞怨悱躍然紙上。老尤篤學,以「炳燭」顏其齋,著有《炳燭齋詩集》(抄本)傳世。[3]
外部連結
資料來源
- ↑ 林則徐老師游光繹的書院時光. 新浪網. 2018-03-13 [2019-11-30].
- ↑ 林則徐老師游光繹的書院時光. 每日頭條. 2013-03-13 [2019-11-30].
- ↑ 霞浦名人-游光繹. 中國共青團綱. 2009-03-30 [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