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渴望(田方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渴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渴望》中國當代作家田方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渴望

遠邊的白雲下那是我的家鄉,滿山遍野的牛羊在我的家鄉餵養,那一排排的樓房數着我家鄉的憂傷和惆悵,我多麼渴望……

我多麼渴望,多年消失不了的鄉愁和哀傷,多年抹滅不掉的鄉愁在我的記憶里消失抹掉,系在心頭的鄉愁就像一座壓在我心頭的一座大山,那消失不了的鄉愁繞在夢裡頭,又有多少飄搖不定的鄉愁讓父老鄉親們白了那不應該白的少年頭,又有多少鄉愁讓愚昧無知的鄉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渴望啊渴望,該消失的鄉愁啊,多少年來就像大山一樣,壓的父老鄉親們喘不過氣來,結束了不該結束的希望,毀滅了多少孩子的理想,丟失了不該丟失的盼頭和念想,該結束反而結束不了的鄉愁啊,讓故鄉的親人們愁上加愁,憂上添憂。

我多麼想,我多麼渴望,我多麼期待!鄉愁的產生大約起源於愚昧無知和偏見的堅守,人們的心裡頭,只有知識這把金鑰匙才能打開父老鄉親們鄉愁的心結,才能讓父老鄉親有奔頭,只有知識才能打通鄉親們愚昧無知的想法,越是落後鄉愁越顯現的突出。

我多麼渴望知識啊,讓知識改變故鄉親人們的命運和想法,讓宣傳法律、法規的朋友,早一點到我們這個缺乏知識、消息閉塞,思想落後封建迷信的農村,普及一下法律知識,讓人們改造一下思想,教育一下鄉親們思想落後的根本就在於愚昧無知,讓人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認識到思維邏輯錯誤的根源,才能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追求真理所存在的價值和真諦。

我多麼渴望,想早一天讓鄉親們快一點走出思維的誤區,有多少鄉愁不被人知和認知,又有多少鄉愁不能被真正的理解和了解,只有家鄉的那兩棵古老的大楊樹和那一撞撞老泥屋,把眾多的鄉愁數了再數,因為渴望鄉愁的消失,家鄉的那兩棵老楊樹,顯得蒼老了許多,一直在寂寞和憂愁中徘徊彷徨惆悵,原來風華正茂的它因數不清鄉愁的憂傷和痛苦,記不清了鄉親們有什麼樣的愁,鄉親們長期以來在惆悵、孤獨、寂寞和彷徨的陰影下虛度年華。

他們僅有的對故鄉的一種情思和眷戀也漸漸被稀釋掉了,他們也會把鄉愁當做害羞布,忘不了鄉愁的困擾和煩惱就不會有新的希望。

我多麼渴望,思鄉曲,念鄉情,故鄉愁,把苦難家鄉的過去編成一個古老的故事,一首詩,一首歌,還有非常感人的傳奇,把故鄉的理想像風箏一樣系在了故鄉村頭本來應該陽光明媚、霞光萬里的空中之上,我渴望鄉愁早早消失。像雲霧一樣消失在家鄉的村頭林間的樹蔭下,讓趕不走也攆不跑的陰影早點消失。

我多麼渴望,讓影響着孩子們的追求夢想和思緒的發展的落後局面得到解脫,把束縛孩子們成長的連鎖甩掉,那些給文化底蘊蒙上一層害羞的記得大約是在建國之初的五十年代,鄉愁還不是那麼的沉重,希望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帶來了曙光,孩子們追求理想和幸福的翅膀剛剛開始飛翔,孩子們的成長才剛剛起步,生活的屏障開始有了新的美好的四季都離不開村裡的大槐樹和老白楊樹,全村的老老少少都到這兩棵大樹下來乘涼,古老的大樹便成了全村遮風擋雨遮陽的護身符。大樹底下好乘涼,大樹底下人多,說話的人多,聽笑話的人多,開玩笑的人多,講故事的人多。露天大舞台,有才你就來,沒才你更要來,這兩棵大樹便成了當時的人才自由市場,給追求知識的孩子插上了放飛理想的翅膀,給追求真理的人遠大的思想抱負和奮鬥的勇氣和希望,是當時孩子們快樂、幸福、求知的課堂。由於人們經常到這兩棵大樹下乘涼,和故鄉的父老鄉親們嘮嘮嗑,拉拉呱,吹吹牛,那些大侃們把《西遊記》的故事吹乎的神乎其神,把《三國演義》、《岳飛傳》、《楊家將》說的比書上寫的還玄乎,有小兒畫本和小兒冊的都拿到這裡來相互爭着看或者交換着看,大家都是三、五成群,一幫子、一伙人擠在一起看,都自以為是的發表自己的高見和看法,一起看就免不了有爭爭吵吵,各自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和看法就避免不了爭吵和打鬥,孩提時代的那種天真爛漫的爭吵方式非常的詭異。那些大一點的看的多的,了解的多的,自然就把故事情節理解的透徹了,場面、情景、細節,故事的發展,人物形象等等,自然和看的少的就存在着差異,爭吵不斷升級,往往就引起打鬥,只有這兩棵樹聽得一清二楚,記得最全面。

當時大家都說這兩棵是我們村上的新聞發布中心,是我們村上天然的露天會議室,村里已經習慣了在大樹下開開會,因這兩棵樹最大,離村最近,各生產隊的一出工就敲鐘,一隊的在老槐樹下,二隊的在老白楊樹下,有時候兩個生產隊的鐘聲同時響起,誰也不肯先停下來,暗暗較勁,出工鍾只有生產隊的正、副隊長才有敲鐘的資格和權利,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習慣,是故鄉親人的一種自豪和驕傲。

夏天,破舊不堪的學校里沒大樹底下涼快,學校一共兩個年級,每個年級只有五、六個人,就一棵大樹下一個年級,大樹就成了沒有圍牆,沒有瓦房,沒有房頂的露天學校。平時也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和小朋友們玩耍的天地樂園。

六、七十年過去了,孩子們都長大了變老了,青春的容顏不見了,孩子們的天真爛漫、歡樂的童年、美好的時光變成了永遠的回憶,當年的娃娃們現在已經是奶奶和爺爺的輩分了,有了祖孫、外祖孫,那些稀稀拉拉的金絲銀髮爬滿了光禿禿的額頭,老眼昏花的孩提時代的小朋友見了面也不敢相認和相識。

古老的的大槐樹好像是鄉愁的根源,悲劇的發生就是發生在大槐樹的陰影下,鄉愁的起源要從大槐樹的昨天說起。故鄉人也愁來地也愁,故鄉的大槐樹更是愁上加愁,大楊樹也是愁上加愁,更何況,這兩棵常年不動的老樹一年四季風裡來雨里去,像兩個年少的士兵,整天把守着村莊的寂寞和憂愁,是鄉愁,陪故鄉一天一天的變老,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和風光,聽不到外面所發生的一切故事。世外桃源的戀歌,悠長飄揚的樂曲,只有一個古老的村莊深深的愛着這兩棵大樹,眷戀着腳下那片肥沃而又寂寞、孤獨的泥土,享受着大自然的獨有的芳香,還有時而青、時而黃、時而乾枯的蘆葦常年與故鄉的村莊隔田相望,多情的小鳥傳遞着它們彼此間的依戀和孤獨、寂寞的同感,記不清的鄉愁,數不完鄉憂,說不清的傷悲,寫不盡的惆悵,只有常年以日月星辰為伍,以暴風驟雨為伴,與藍天白云為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常年累月,經受着風霜雨雪大自然的洗禮,只有日月星辰的陪伴,那些由憂愁善感、喜怒哀樂,編輯成記憶里的尷尬的故事和往事,不堪回首的灰黃的古老的記憶,述說着鄉愁的點點滴滴。那些美麗的小姑娘和調皮、搗蛋、漂亮、帥氣的小伙子,都變得蒼老了許多,變成了老頭、老太太,他們都從記憶中熟悉村莊的每一家,每一戶,有多少個小胡同,有多少間泥瓦房,他們熟悉村莊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他們熟悉你的面孔,你的尊嚴,你的愛戀,認識你的面容。古老的老槐樹、老楊樹你還認識他們當中的誰?他們淘氣的樣子和不禮貌的醜陋、惡習,髒話連篇的小石頭,善解人意的姑秀,愛打架的小黑子,還有愛學習、愛看書的小白臉,還有,還有,你還記得他們嗎?他們的故事裡喜怒哀樂和憂愁你還有記憶嗎?故鄉的村莊啊,從你懷抱里走出去的他們你還能認識他們嗎?他們快樂的童年裡有美好時光的陪伴,他們追求理想的腳步和拼搏的身影你都看得見,他們中有求索、發奮讀書的好兒郎,有激昂、慷慨堅強,敢於擔當的小字輩,他們當中有準備守邊疆、保家衛國的兵哥哥,他們都是從你腳下,從你身旁走出去的志在四方的好青年,在古老的記憶里還能復原他們自身的原型嗎?你記憶里的傷悲和哀愁,美好的回憶里又有多少悲歡離合曲折離奇的故事再講給他們聽。故鄉親人用勤勞致富粗壯的雙手拖起家鄉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夢想,一輩又一輩脫貧致富的夢幻,然而,一曲鄉愁的悲歌和由於鄉親們古老愚昧無知的觀念,扼殺了一對青年追求幸福、追求快樂、追求知識的夢境。

不能準確的說那是几几年的一個暴風驟雨的夜晚,一陣急促的電閃雷鳴之後,一對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同班同學的阿蓮和小剛,兩個人真是天上的一對,地上的一雙,男才女貌,一對即將拜天地入洞房的鴛鴦,情同道和,志向遠大,下地幹活出雙入對,有說有笑,開朗活潑,共同的追求和遠大的理想以及美好的撞憬,讓這倆個年輕人的幸福走到一起,共同規劃着非常美好和遠大的理想。然而,正當兩個年輕人比翼雙飛剛剛想起步的時候,村上人們的那風言風語鋪天蓋地突如其來,壓的兩個孩子喘不過氣來,污言碎語刺痛了孩子家長們的心扉,雙方的父母無知的只因為輩分的差異堅決不同意這門美好的婚緣和親事,逼迫兩個孩子在老槐樹下牽手擁抱離世而去,本來這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和痛苦的終點。

一曲悲歌,結束了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一段鄉愁,結束了一對年輕孩子的生命,愚昧無知的鄉愁把愛情的一首頌歌變成了悲壯、惆悵、淒涼的哀曲。愚昧無知的鄉親們污言碎語葬送了孩子們美好的青春和一段情緣,又把這段愛情故事不愉快的結局歸結到了有神之說的大槐樹身上。悽慘、悲涼的故事一年又一年的被謠傳、神話傳至目前,鄉愁的序幕被無情的拉開至今為止一直沒有終結和謝幕,大槐樹不但沒有被人們所忘記,反而被愚昧無知的故鄉老者越傳越神奇,越傳越離譜。

一曲又一曲的悲歌給鄉愁添加了一種神奇而神秘的面紗,含冤而死的孩子便成了故鄉無知的人們茶前飯後的笑談、笑柄和笑料……

一曲鄉愁述說了家鄉一帶本該讓那些愚昧無知的朋友們醒悟,喚起人們對錯誤的認知,提醒人們不該在錯誤的思緒當中越走越遠。然而,細啄家鄉的哀愁曲把故鄉的悲歡離合描述的非常的經典: 是愚昧伴隨着貧窮走過了夏秋,是落後夾雜着無知度過了半個多世紀,是解不開的鄉愁帶走了一輩又一輩的幸福和歡樂,是封建和迷信葬送了孩子們的美好的愛情姻緣,是傳統的文化習俗把本應該幸福快樂的人們帶到了封鎖、瑕疵的地方,可憐寂寞的人們還要再熬過多少年、多少代。

我多麼渴望,家鄉的鄉愁早點消失,讓故鄉的親人有奔頭,有盼頭,有來頭,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更有勁頭……

遠處,飄來一塊彩色的朝霞,人們似乎看到了曙光和希望,那塊帶着鄉愁影子遠去的風和帶着鄉愁陰影走遠了的雲,消失在遙遠、遙遠的天邊。兩隻蝴蝶翩翩起舞,比翼雙飛,從大槐樹上盤旋尋找當年那對早逝的英靈,大槐樹又有了更神秘傳說,又有了新的故事,更多的傳奇,在《被愛情遺忘的角落》里出現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美麗的身影,一曲新的《梁祝》新歌在空中迴蕩着……

一幫迎娶的人群正敲鑼打鼓、歡天喜地的向我們走來,打破和中斷了故鄉沉默了很久很久的寂寞,鄉愁那首悲哀的原始曲從此就要結束了悲壯、屈辱的歷史,愛情的序曲又要拉開幸福、歡快的帷幕……

是新時代的強勁東方給故鄉的人們帶來人生當中最快樂的巔峰,是人們的新思想和新作為驅散了鄉愁長久的陰霾,是知識打開了愚昧無知的大門,結束了鄉愁的悲歌哀曲。

一首首情歌悠揚的在村莊上空迴蕩,村里家家戶戶唱起了絕戀的序曲和頌歌,新的詩篇和樂章,新詩和跳動的音符又要奏響,歡快跳動的音樂在大槐樹和大白楊樹上漫步、迴蕩、盤旋,相互祝福着,彼此又相互羨慕和眷戀着,兩棵大樹的枝頭在風的吹動下不停的上下翩翩起舞,跳個不停,它們是在相互招手致以,相互鼓勵,相互囑咐,人們望着這感人的情景和場面,激動的淚花流向心靈深處的那塊古老乾渴的心田。人們似乎看到這兩棵大樹在慢慢的向着對方移動而來,正等待着他們相互的擁抱接吻,他們的故事和傳奇是世界上最美麗、最經典、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傳奇。藍天白云為兩棵大樹做媒,星辰日月為大樹的愛情作證,跳動的勁風為他們伴舞。風吹樹啦弦,鳥兒齊唱歌,黃河拍岸笑,大地換新貌。老槐樹和老楊樹的戀歌在雲端停留徘徊,繞過希望的田野,爬過重疊起伏的山巒,穿過一道道鄉間小路的封鎖,喚醒了整個熟睡着故鄉大地,為那些即將醒悟又要陶醉的父老鄉親,托起一輪紅日,獻上一片朝陽,讓不甘寂寞的晚輩們迎接新的太陽,擁抱新的曙光,迎接新的希望!

我多麼渴望,家鄉的親人們快快行動起來,在建設祖國保衛的征途中扛大旗立新功,我多麼渴望家鄉的孩子快快成長,擔當起祖國的使命,成為祖國的棟樑![1]

作者簡介

田方芝,山東聊城人,八十年代初開始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