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的城池遺址,俗稱東京城,位於今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755年,渤海國三世王大欽茂自中京城遷至上京,從此成為國都。

上京為渤海國五京之首。仿照唐長安城格式興建,占地十六平方公里,分外城內城宮城。外城為土牆,內城為石牆,宮城為玄武岩牆。五座迴廊相連的大殿排列在南北軸線上。926年,遼太祖滅渤海建東丹國,929年,東丹國南遷遼陽,龍泉府被毀。其遺址自196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遺址內有個興隆寺,是清代在渤海廟地上修建的。寺內有渤海時代遺存至今的佛教石刻藝術品,如石燈憧、石龜跌和大石佛。古城遺址一帶還有一些渤海國墓葬、窯、橋等遺址。

人文歷史

渤海國是我國唐代的一個地方政權,建於公元698年,亡於公元926年;歷經229年,更迭15世王。渤海國的疆域遼闊,包括我國東北大部分和現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及朝鮮北部的一部分。靺鞨首領大祚榮在「舊國」,就是現在的吉林省敦化敖東城一帶建立地方政權,他自稱「震國王」。公元705年,唐中宗派侍御史招慰大祚榮,大祚榮接受了唐的招慰。公元713年,唐朝冊封大祚榮為左驍衛員外大將軍、渤海郡王。公元755年渤海國王都從今吉林省和龍市(中京顯德府),遷至現在的寧安市渤海鎮(上京龍泉府)。這是牡丹江歷史上第一個最大的行政建制所在地,成為當時東北與東北亞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渤海共傳15代王,第1代、第2代唐朝封為「渤海郡王」,從第3代起,唐朝晉封為「渤海國王」[1]。渤海政權正式國名是「渤海國」。渤海國統治的200多年,這裡農牧業手工業、對外貿易發展很快,經濟繁榮,為後來留下了大量文化遺產。渤海國時留下的古城牆、古建築、古墓群到處可見。  

旅遊特色

上京城的建制和規模完全仿照唐都長安城,分為內城、外城和宮城三部分[2]。全城平面呈長方形,外城周長為17.5公里,城外有壕溝。城門四面共辟有10座城門,城內街道縱橫交叉,將全城劃分為許多規整的長方形區域,其間設居民區。內城在外城的北部正中,宮城位於內城的中央,宮殿區在宮城的中央,現存有五處宮殿基址。宮城東側為禁苑遺址,其南部還有一個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池塘。北面為宮城,南面為外廓城。宮城為長方形,四面宮牆均為石砌,各有一門。宮城前部為官衙,後部為王宮。宮城內部被南北向牆分隔為東、中、西三區,各區內部又以縱橫牆垣分成若干部分或院落。各院落都有宮殿房屋遺址。環宮城東、西、北三面是禁苑等附屬部分。南面的外廓城,由坊、街道、市場及城牆、城門等部分組成。城牆用石塊砌築,厚2.4米,外有壕溝。共設10個城門,東、西垣各2門,南、北垣各3門。城內街道共發現9條,南北向5條,東西向4條,以縱向全城的「朱雀大街」最為典型,它將全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坊呈長方形,四面築牆,坊內有若干院落,有大小二種。東、西二市尚難斷定具體地點。此外,在渤海都城內外還發掘佛寺若干處,其規模都較大。如東城西起第一列北數第二坊西部寺院遺址佛殿,由主殿、穿廊和東西二室三部分組成,三者台基連為一體。主殿東西23.68米、南北20米。東西室為方形,台基每邊9.23米。佛寺面積占據半個坊區,且數量較多,反映出渤海國佛教盛行的景況。 

視頻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相關視頻

打卡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唐朝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渤海國的輝煌文明

參考文獻

  1. 300多年前,吳兆騫發現古代渤海國的始末,搜狐,2017-05-09
  2. 渤海國,地理教師網,20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