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渡江戰役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渡江戰役紀念館於2008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新區的巢湖之濱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設規劃用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規劃場地成半島狀突出巢湖,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艦,紀念館已於2012年4月份正式開館。渡江戰役[1]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偉大起點。渡江戰役紀念館是和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紀念館等同規模的國家一流紀念館。

基本介紹

渡江戰役紀念館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建設,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新區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規劃用地22萬平方米。2009年開工建設,2012年11月28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渡江戰役紀念館主體建築體現的是水與戰艦的主題,巨大的館身猶如兩艘雄偉戰艦並排行駛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長江。館身以49°角向前傾斜,象徵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主館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館內基本陳列《百萬雄師過大江》通過各個階段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相關的文物、圖片和視頻展示及場景再現,全景式描繪了400萬軍民奮勇向前的壯闊場景,謳歌了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展出文物956件,其中一級文物11件(8套)、二級文物38件(21套)。

渡江戰役紀念館開館以來,長期為觀眾提供免費講解、寄存、輪椅等便民服務,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關懷社會公益的文化活動。先後被授予合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國防教育[2]基地、第三批國家級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稱號、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第一批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等。

常設展覽

百萬雄師過大江

渡江戰役是繼「三大戰役」後決定解放戰爭勝負的戰略性戰役,它的勝利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此陳列全面反映渡江戰役全過程,立體、生動地再現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恢弘篇章,引領觀眾走進波瀾壯闊的歷史,感悟革命者前赴後繼、為事業獻身的豪情,激發愛國熱情。

陳列以渡江戰役進程為主線,包括戰前國內外形勢、戰役的決策和部署、戰役經過、歷史意義,突出展示了中共中央和總前委的運籌帷幄、人民支前等重要內容,通過各個階段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相關的文物、圖片和視頻展示及場景再現,全景式描繪了400萬軍民奮勇向前的壯闊場景,謳歌了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陳列內容吸收史學界最新研究資料,如支前人數統計數據、國內最全的烈士名錄等;首次展出部分領導人留下的珍貴文物,300多位渡江戰役親歷者的口述歷史。

江淮代有才人出

歷史人物凝聚的是文明之記憶,昭示的是民族之精神。陳列展示了安徽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以其動人的事跡描繪中華文明的輝煌畫卷,搭建古今溝通之橋樑,激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引領人們見賢思齊,尋求陳列背後的精神價值。

陳列以史為綱,以時為序,以人物、事件相結合,分為八個部分:文明曙光中的先祖(遠古-先秦)、智慧星空中的先知(秦漢-南北朝)、文化繁榮時的先賢(隋唐-宋元)、鞏固金甌中的先驅(明朝)、學派林立時的先進(清朝)、變革中探索的先導(晚清-民國)、烽火中前行的先鋒(民國-新中國)、藝苑奇葩中的先伶(清朝-新中國)。陳列重點展出了95組共計120餘位人物,通過人物詮釋歷史文明的變遷,發揚人物的「正能量」,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激發人們愛安徽、愛國家、愛中華文化的情感認同。陳列參考了學術界的新成果,如對籍貫有爭議的人物,注重依據,或標註「一說」,或多說並存;還參考了花木蘭的元代漢孝烈將軍碑文、蚌埠西郊「禹會遺址」以及淮北市「桓譚讀書處」碑記等考古發現。

視頻

渡江戰役紀念館 相關視頻

安徽渡江戰役紀念館
新華社記者帶你走進渡江戰役紀念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