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

作品名稱:《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詞人寫自己從大自然中遊覽歸來,再回到現實中形成的強烈反差;下片着重描繪壯行送別的激動場面和個人的抑鬱心態。全詞敘述悲涼,表達詞人內心的抑鬱之情。

原文

譯文

在臨近水的地方隨意地騎馬遲暮歸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靜。在暮靄中聽到幾支笛奏的樂曲,秋天的天氣陰暗沉重,西山已見淡雪,濃雲也已為之凝凍了。

誰與我共飲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腰帶佩繫着金魚袋,出外時被儀仗旗幟簇擁。魚袋旌旆的榮華富貴義有什麼用呢?只能作為如夢的人生中一個裝飾而已。[2]

作品賞析

上片起首,突現了詞人意志豪壯的英武氣勢。「臨水縱橫回晚鞋」,他騎着金鍍銀鞍轡馬,奔馳在水濱,豪縱奔放,無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馬韁駛向歸程:「歸來轉覺情懷動」,一旦回到居處,竟忽然情懷轉向波動。「梅笛煙中聞幾弄」,遠遠聽到《梅花落》的笛聲吹奏幾曲,頓時感到「秋陰重,西山雪淡雲凝凍」,一種莫名的壓抑感霎時湧上心頭。此時此地的詞人,他聞笛聲而感到「秋陰重」,是很真切自然的。十月的北方,氣候轉冷,西山已見淡雪,濃雲也已為之凝凍了。

下片着重描繪壯行送別的激動場面和個人的抑鬱心態。「美酒一杯誰與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魚旌旆擁」,詞人獨自身着莊重的朝廷命服,與送行人飲酒話別,席中有佳麗妙女為之歌唱狂舞,自己腰挎金魚佩飾,有齊整的旌旗衛隊前呼後擁,情景顯得十分威嚴壯觀。然而,到結語,詞情卻突然轉向滑落:「將何用,只堪妝點浮生夢。」而與首句的「臨水縱橫回晚鞋」形成強烈反差。這些威嚴和排場又有什麼用呢?在詞人看來,只能是妝點他的世間虛浮無定的夢境罷了。詞人當時沉重異常,心情十分沮喪,還有一生中坎坷挫折經歷的深刻教訓,時時籠罩着他的頭腦,心潮起伏,慨嘆人生,理所當然。

全詞悲壯蒼涼,詩魂飄渺,在情思的波動和落差中,強化了浮生若夢的理念;詞章表面轟轟烈烈、筆勢奇縱,卻成為表現詞人內心抑鬱的鋪墊。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