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清真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河清真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二街,是一座伊斯蘭教清真寺。[1]
建築
2014年清河清真寺翻建完工重新開放後,建築風格仍為原有的傳統四合院布局,建築面積4700多平米,比翻建之前擴大了一倍。主要建築有:
- 大門、水房、二門:進入大門,右手為水房,左手進入二門可到內院。
- 禮拜大殿:位於內院。翻建前大殿僅能容納七八十人同時禮拜,翻建後可容納400人同時禮拜。
- 南、北講堂:位於大殿的南北兩側,用於講經和阿訇休息。
- 清真餐廳:位於清真寺地下,是一個寬敞的地下空間,用於穆斯林集體用餐。
歷史
史書記載,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北京一些回民聚居區建清真寺成風,馬甸清真寺、樹村清真寺、沙河清真寺等先後建立。大約清朝康熙年間(至少不晚於清朝乾隆年間),清河鎮居住的大批穆斯林集資興建了一座規模較小的清真寺,起初位於原清河大橋南端。因橋南地勢低洼,每年夏季河水上漲,清真寺周圍時常積水。約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遷建到清河大橋北側。遷建後的清真寺,主要建築採用傳統四合院布局,設有大門、二門、水房、禮拜大殿、南講堂、北講堂等建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居住在清河鎮的丁、高、李、夏、安、白等姓的穆斯林群眾集資重修清河清真寺。中華民國時期,全國各地廢除私塾,興辦學堂,北平的穆斯林聚居區馬甸、清河、安河橋等地都在清真寺內開辦了學校。清河清真寺騰出該寺後院的幾間閒房,招收附近回漢學童,開辦四年制初小,定名為「清河鎮私立穆明小學」,該校教授國文、算術、經文。1957年到1966年初,清河第一小學還在此掛牌開課。1982年,清河清真寺自籌資金再度修繕,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清河清真寺是海淀區普查登記文物。
2012年9月21,清河清真寺開始原址動工翻建。2014年10月6日重新開放。2014年底,清河清真寺東側開設清真超市。
參考文獻
- ↑ 百年清河清真寺翻建開放,北青社區報,2014-10-29. [2015-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