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平樂·煙深水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平樂·煙深水闊》唐朝詩人李白的一首閨思之詞作。上闋重在寫景,用環境襯托寫愁苦的心情,以"煙深水闊"、碧天雲月之景而寓情。下闋(片)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有"感事傷懷"、"待君魂夢歸來"之情,直接抒發了思婦的愁苦和思念,百轉千回。用語通曉暢達,無忸怩之態,有南朝民歌的風韻。

基本簡介

《清平樂·煙深水闊》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一首閨思之詞。上片重在寫景,用環境襯托寫愁苦心情,有"煙深水闊"、"碧天雲月",景中寓情;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有"感事傷懷"、"待君魂夢歸來"之情,直接抒發了思婦的愁苦和思念,百轉千回。全詞用語通曉暢達,無忸怩之態,有南朝民歌的風韻。


清平樂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唯有碧天雲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

字詞注釋

①清平樂:唐教坊曲名。《全唐五代詞箋評》:"按《清平樂》為南詔樂調,當時南詔有清平官,司朝庭禮樂等事,相當於唐朝宰相。《清平樂》當源於清平官。"另有別名《破子清平樂》、《清平樂會》、《憶夢月》、《醉東風》。雙調,46字。上闋22字,4句,4平韻,每句押韻。下闋,24字,4句,3平韻,1、2、4句押韻。

②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③盡日:整天。

白話譯文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雲邊明月,偏照着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着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創作背景

《清平樂》此詞一說系後主乾德四年(966)其弟從善入宋久不得歸,因思念而作。如其可信,則上片不妨可視為就己方落筆,點出春暮及相別時間,那落了一身還滿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還來;而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說從善留宋難歸,托雁捎信無憑,心中所懷的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的春草那樣無邊無際。兩者相形,倍覺愁腸寸斷的悽苦和離恨常伴的幽怨。歇拍兩句從動態寫出離恨的隨人而遠,尤顯生動,為人所稱。清平樂、憶蘿月、醉東風又名《憶蘿月》、《醉東風》。《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不可信。茲以李煜詞為準。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鑑賞評價

有人認為這首《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後人偽托。其實,這首詞十分坦率、真實地揭示了思婦的內心世界,她對情人刻骨銘心的思戀,對愛情幸福的強烈渴求。全詞用語通曉暢達,無忸怩之態,有南朝民歌的風韻 。

這是寫思婦離愁的詞。上闋用環境襯托寫愁苦心情。"煙深水闊",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於月,煩心之至,愁苦之至。"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愁眉似鎖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痴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於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成此詞的特色藝術 。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有《李太白集》30卷。[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