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慕天顏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史稿·慕天顏傳出自《清史稿》,此書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1]
原文
慕天顏,字拱極,甘肅靜寧人。順治十二年進士,授浙江錢塘知縣。康熙九年,擢湖廣上荊南道。總督劉兆麒疏言天顏習邊海諸事,請調福建興泉道。尋擢江蘇布政使。十二年,丁內艱。總督麻勒吉疏言:「天顏為政勤敏,清積年逋賦,事未竟,請令在官守制。」師征吳三桂,天顏督造舟師送岳州。天顏疏言:「諸道徵發舳艫蔽江夫役牽挽動以千萬計縴夫募諸民間給銀一錢民爭逃匿。計里均派,先期拘集,饑寒踣頓。及兵既到,計船給夫,兵與船戶橫索財物,鞭撻死傷。臣擬軍赴前敵,計各省調遣官兵,每船應夫若干,以其直給船戶,令雇水手。」
上從之,命諸省,著為令。揚州知府高德貴虧帑數萬,既劾罷,旋卒,天顏檄追德貴家屬。京口防禦高騰龍,德貴族也,與參領馬崇駿以天顏奏銷浮冒【注】訐於將軍楊鳳翔,鳳翔格不行。崇駿、騰龍叩閽訟天顏,上命京官具獄,崇駿、騰龍婪取罪至死,天顏亦得罪,當左遷。天顏將去官,疏列成勞,且言:「夙夜憂勞,不意遭誣訐,蒙鑒宥不加嚴譴。」上以天顏未聞有廉名,命嚴飭。二十六年,授漕運總督,疏言:「京口至瓜洲,漕船往來,風濤最險。請仿民間渡生船,官設十船,導引護防。」部議非例,不允。上曰:「朕南巡見京口、瓜洲往來人眾,備船過渡,有益於民。其如所請行。」三十五年,卒。天顏歷官有惠績。獄囚因逸犯株連,待質已三年者,於秋審時開釋;獄囚無親屬饋食,月給米三斗。在江南,興水利,蠲積逋,而請免縴夫,蘇一時之困,江南民尤頌之。
【注】奏銷,清代各州縣每年將錢糧徵收的實數報部奏聞,上報戶部註銷欠繳的錢糧。
(節選自《清史稿》,有刪改)
譯文
慕天顏,字拱極,是甘肅靜寧人。順治十二年中進士,被授予浙江錢塘知縣。康熙九年,被提升為湖廣上荊南道道台。總督劉兆麟上書:慕天顏熟悉沿海各種事務,請求將其調任福建興泉道。不久後又升任江蘇布政使。康熙十二年,他的母親去世,慕天煩需要回鄉丁憂。總督麻勒吉上書道:「幕天顏為官勤奮,做事迅捷,現在正在清理各地多年所欠賦稅,這件事還未完成,請讓他在任上為母親守喪。」朝廷征討吳三桂,慕天顏督造戰船運往岳州。慕天顏上書道:「各地徵發(船隻運送軍隊和補給),船隻遮蔽江面,需要的縴夫動輒以千萬計。縴夫以民間徵募而來,卻只給一錢銀子的報酬,百姓爭相逃跑隱藏。只能按照村和里平均攤派,先將征來的縴夫集中拘管,縴夫們饑寒交迫、十分困頓。等到大軍到來,按照船隻數量平均分配這些縴夫,而官兵和船戶又向縴夫們蠻橫地勒索財物,甚至將其打傷打死。我認為徵募船夫不妨這樣進行;大軍開往前線時、朝廷計算各省調集軍隊的總數,每艘船配備一定數量的縴夫,將這筆錢給船戶、讓他們自行僱傭縴夫。」
康煕帝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下令各省將之作為定製。揚州國庫在知府高德貴任內出現大額虧空,高德貴被彈劾罷官,不久就死了,慕天顏下令向其家屬追討欠款。京口防禦高騰龍是高德貴的族人,他和參領馬崇駿向將軍楊風翔告發慕天顏在奏銷錢糧的過程中有虛報冒充(以中飽私囊)的罪行,楊鳳翔拒絕了他們的告發。馬崇駿、高騰龍上京叩見康煕帝,向皇帝告狀。皇帝命令京官審查這件事。結果是馬崇駿、高騰龍因貪污被判處死刑,天顏也被判有罪,被貶官。慕天顏被貶官時,將自己的成績和功勞在奏疏中逐一羅列,並且(為自己辯護):「我日夜憂心操勞,沒想到受到誣告,承蒙陛下明察,並寬恕臣,沒有對我嚴加制裁。」皇帝認為慕天顏沒有清廉的名聲(還替自己這樣辯白),於是下令嚴加訓誡。
康煕二十六年,慕天顏被提升為漕運總督,上書道:「京口到瓜州,漕船往來,風濤最為兇險。請仿照民間的渡生船,由官府設置十條船,以作引導和防護之用。」建議上報至戶部,戶部官員認為沒有先例,不答應。康熙說:「我南巡時見京口到瓜州之間人員往來很多,準備這些船對百姓有很大的好處。按照慕天顏的請求實行。」康熙三十五年,慕天顏去世。慕天顏任官之處都有惠及百姓的政績。有的獄囚因為被逃走不能歸案的犯人株連,已經在獄中被押多年,慕天顏在秋審時將其釋放;沒有親屬送飯的獄囚,每月給三斗米。在江南時,興修水利,蠲免欠稅,請求免去此地派遣縴夫的勞役,緩解當時百姓生活困苦,深得江南人民愛戴。[2]
作者簡介
趙爾巽(1844年-1927年),字公鑲,號次珊,又號無補,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鐵嶺。清代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安徽、陝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肅、新疆、山西布政使,後又調任湖南巡撫、戶部尚書、盛京將軍、湖廣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宣統三年(1911年)任東三省總督。武昌起義後在奉天(今遼寧)成立保安會,阻止革命。民國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辭職。1914年任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館》,為「二十六史」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