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凌凌的小河(雨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凌凌的小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清凌凌的小河》中國當代作家雨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凌凌的小河

冬日午後,溜出現場會,來到馬路對面一戶農家小院的牆外。門口硬實的土路清掃得乾乾淨淨,不遠處的狗窩裡,一隻大黃狗警覺地立起半身,它目不轉睛注視着我的舉動,發現沒有威脅後又放鬆地臥回原處。

微閉雙眼,依牆而立,暖暖的陽光金燦燦地潑灑下來……溫暖陽光瞬間激活遙遠記憶,茫然四顧,看時光飛速倒流。

兩個小女孩蹲在大門口,正在用青石子抓「五子」,她們梳着羊角小辮,靈巧的小手帶着石子上下翻飛,清亮亮地笑聲時不時的從她們粉紅色小嘴巴里咯咯咯地蹦出來。與童年唯一的好友小紅,每天這樣形影不離,我們的友誼也在翻飛的石子中日久彌新。

陽光燦爛的午後,我們會沿着門口這條小路,一路前行。先翻過一個菜園,拔一隻冒出地面大半截的綠蘿蔔,用葉子胡亂擦拭一下泥土,然後你一口我一口,親密無間地炫耀着我們的友誼。小路途經學校,暑期大門緊閉,我們趴在門縫向里張望:成群的麻雀成了這裡的主人,屋檐上、窗台邊、樹枝里到處都是它們的聚會所,嘰嘰喳喳沒完沒了地爭吵。聽到聲音轟地一聲飛起,黑壓壓一片翻過院牆

從校園的陡坡下來,一條清凌凌的小河橫在眼前。河水不大,清澈見底,波光粼粼的水下成群的小魚(我們叫它小面魚),嗖的一下,閃電般從水底「飛」過。踩着石頭我們在河上跳過來又跳過去,跳累了,挽起褲管赤腳下水抓魚。粗糲的河沙,磨的腳掌不敢伸直,蜷縮着腳心慢慢前行,眼睛卻死死盯着水下的小魚。掬起一捧水,迅速離開水面,手心的小面魚,扭曲着身體誇張地搖頭擺尾。在岸邊摳一個小水坑,把一條條暈頭轉向的小魚丟進去,它們左右突圍終是不得要領。

在上游,一群小男孩,正在全裸出鏡。與其說他們在游泳不如說是在泥漿里打滾。一個個黑不溜秋地露着白生生的牙齒,他們嘿嘿嘿地打鬧着,偶有一兩個高個男孩子,轉過重點,背對我們。對他們的身體我們沒有興趣,如同他們對我們不屑一顧一樣。

一次,坐在在河畔的沙灘上,若有所思地望着河水,等待姍姍來遲的小紅。水草茂盛的深水區里,幾隻小蝌蚪悠閒地擺着尾巴游來游去,起身走過去,發現有一條黑色長蛇在水草里蠕動。沒有見過蛇,但在父親的小人書里蛇好像就是這個模樣。幾天前,小紅的表哥——一個中學體育老師叮囑我們,幫他尋找蛇的蹤跡,因為他的父親正在接受癌症治療,蛇是藥引子。這一發現,讓我激動不已,一路小跑着回去。半道碰上正在到處找蛇的小紅表哥和他的哥們。一聽河裡有蛇,一伙人飛跑着來到岸邊,很有成就感的我指給他們自己地發現,表哥望着水草里的黑蛇,淡淡地說:「那是青蛙的受精卵。」旁邊的人哈哈哈地散了。原先就我知道自己無知,現在所有的人都知道了。

不管玩得多盡興,天黑以前,我們都會迅速離開河邊。

河的東面是高高的斷崖,斷崖上有很多洞穴,大小剛好夠一個人藏身。洞穴旁邊,遺棄多年的一個燒磚廠黑咕隆咚地升級着恐怖。傳說洞穴是紅軍長征時,掉隊的戰士挖的臨時住所,也有人說是土匪挖的窩,半夜三更突然跳出來搶劫,也有人言之鑿鑿說在裡面看到過人頭骨,——總之,它是走夜路人的夢魘。我們避而遠之,在夜幕尚未降臨的時候。

看慣了清凌凌的小河歡快地流,山洪暴發後它的模樣,真是一個壯觀。

暴雨過後,河水驟漲,河面蔓延到了斷崖附近,渾濁的河水裹挾着兩岸的泥沙滾滾而來。常有來不及逃走的小山羊、小豬仔,甚至板凳、擀麵杖被山洪衝下來,洶湧澎湃的山洪帶着它們一路狂奔。眼見着小山羊、小豬仔「咩咩咩」「哼哼哼」地叫聲越來越遠。水流太急,沒有人敢以身試水,只在心中默念:這下可便宜了下游的那些傢伙。

河岸兩邊有利位置,站滿了看山洪的人群。洪水稍有減速,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躍躍欲試。他們腰系麻繩,繩的另一頭綁在岸上一個年輕人的腰間,岸上那人玩笑說:「為了我的小命,我會死拽你回來」。水裡的人也不饒了他:「你不拽我,做鬼我也不放過你。」

我們幾個小孩子,在人山人海的人群里來回穿梭,哪裡熱鬧就往哪裡跑,就聽岸上有人喊:那邊!那邊!那邊那條大,順着視線看過去,一條一尺多長的魚背在黃泥般的洪水裡若隱若現。機靈的逆流而上用篩子、破洞的臉盆撈起一條條又大又肥的魚,碩大的魚被他們舉過頭頂,人群一片驚呼。

山洪過後,河岸一片狼藉,除了浪末、垃圾還留下一些山桃核。美麗的山桃核,女孩子最愛。撿回家大人用燒紅的錐子,穿過核,打上孔,做成美麗的手串或項鍊掛在我們得意洋洋的脖子或髒兮兮的手腕上,那個夏天,戴着山桃核裝飾的女孩子,最愛做一件事:人多的時候挽起袖子或極力伸伸細長的脖子。

冬季來臨,早已冰封的河面,又一次成了我們的樂園。

膽小的女孩子,蹲在冰面上,另一個女孩子拉着她的雙手,或者她直接拽着對方的後衣襟挪滑幾步,一不小心滑個人仰馬翻,歡笑着起身,交換位置繼續再滑。膽大的男孩們則身輕如燕,飛滑自如,以百米長跑的姿勢,小跑幾步,猛然側身,憑藉慣性,一口氣滑出十多米,看得我們目瞪口呆。他們愈發越滑越勇,不斷翻出新花樣,有時掌控不好,重重地摔在厚厚的冰面上,痛苦扭曲了表情,半天爬不起來,好不容易爬起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引得我們狂笑不止,看再逞能?!

他們還總是異想天開,在冰上砸出一個大洞,抖出書包里的饃饃殘渣,灑在洞口。飢餓的小面魚,蜂擁而至。小紅的三哥大勇,曾帶頭撈起一條條小魚,當着我們的面活吞下去,他說好吃的很,讓我們也試試。我和小紅試了幾下,沒能成功。黏糊糊的小魚活蹦亂跳的,一到嘴邊,不由自主就想閉上嘴巴。成年後,一直覺得大勇當年在玩障眼法,他一定沒有吃了那些小魚。有次問起此事,大勇慢條斯理地說:「我要說我真吃了,估計你還是不信。」

不,現在我信了。

一個人,一面土牆,一條小路,在冬日暖陽輕觸的時光里,童年的小河,從記憶的長河緩緩流過,幻化成一幅美麗畫卷,靜靜流淌。[1]

作者簡介

雨晴,女,寧夏固原人。喜歡閱讀的豐富,運動的健美,但更喜歡書寫文字的愉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