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混凝土冷卻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混凝土冷卻系統

混凝土冷卻系統分為前置式和後置式冷卻系統,一般由多個子系統綜合而成,協同作業。當中子系統包括:冷水系統、製冰機系統、儲送冰系統、送冰系統、稱重系統。

簡介

混凝土是當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混凝土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澆注才能避免日後由於熱脹冷縮而引起的牆體變型,開裂等狀況。尤其是大型建築領域,比如三峽大壩的建設、秦山核電站等項目,如何構建一整套的混凝土冷卻系統已經成為每個工程項目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拉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只有(0.6~1.0)×104, 長期加荷時的極限位伸變形也只有(1.2~2.0)×104。由於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定,及運輸和澆築過程中的離析現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着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於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內出現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拉應力或者只出現很小的拉應力。

評價

混凝土澆筑後,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由於混凝土的體積較大,大量的水化熱聚積在混凝土內部而不易散發,導致內部溫度急劇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使得混凝土結構內外出現較大的溫差,這些溫差造成內部與外部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後期在降溫過程中,由於受到基礎或老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這些拉應力被稱為溫度應力。[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