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淡水神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神社
神社玉垣
圖片來自隨意窩日誌

淡水神社設立於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為臺灣日治時期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今新北市淡水區)的神社。二戰後改為新北市忠烈祠至今。

神社歷史

淡水神社興建於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昭和14年(西元1939年)6月1日鎮座社格無格社,祭祀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大物主命崇德天皇,每年例祭日為11月10日,昭和14年(西元1939年)時任社掌為小笠原清禧。 神社選址於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油車口字油車口(今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1號之新北市忠烈祠),位在滬尾砲台旁,此地曾為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古戰場。昔日神社前有成排的松樹,為淡水八景之一的「松濤落日」。

二戰後淡水神社廢止,民國43年(西元1953年)改為台北縣忠烈祠。民國64年(西元1975年)依原有神社基座改建現貌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隨台北縣更名新北市而改名為新北市忠烈祠

神社建築

淡水神社原配置有參道、混凝土造明神鳥居2基、燈籠(石燈籠、大石燈籠、混凝土半木造春日燈籠)數對、揭示場社號標切妻造手水舍、具唐破風或切妻破風入口的入母屋造社務所、切妻造校倉造倉庫(緊鄰社務所),主體建築部分與桃園神社類似,有切妻造神門、入母屋造拜殿、與拜殿左右兩側相接的神饌所與祭器庫、切妻造渡殿/幣殿、流造本殿等。

神社現況

淡水神社[1] 原址在民國64年(西元1975年)改建後保留原神社參道路徑(部分路段位於淡水區中正路一段8巷)與原有玉垣駁坎等舍殿基座部分。其餘遺跡目前被保存於新北市淡水區忠山里椿水林18號的行忠堂內,包括有16基之石燈籠、若干石燈籠構件、揭示場、手水舍之屋頂部分與手水缽。

參考文獻

  1. 滄桑變遷 記憶猶存—淡水神社,田野調查研究室,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