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淄博市博山區中心路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淄博市博山區中心路小學,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中心路65號。最早蔣正樂與兄弟蔣正楷創辦,並蔣正楷任第一任校長。

辦學歷史

博山區中心路小學始建於1917年,原名競進國民學校,後改名為顏神報恩寺小學、博山縣第二小學、博山革命街小學、博山大街小學,1992年7月,經區政府批准易名為博山區中心路小學。

抗日戰爭前蔣亭曾在此教書,1937年退南部山區參加抗日武裝,後成為福州空軍副司令員。

辦學條件

博山區中心路小學始建於1917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原名競進國民學校,曾用名報恩寺小學、大街小學,後幾易其名,1992年定名為博山區中心路小學。學校現有27個教學班,在校生1167人,在編教職工85人。

2016年7月,攜全國教育均衡達標的東風,博山區中心路小學原址重建,並於2018年8月重新投入使用,新建學校建築面積達13000㎡。新時期、新校舍、新設備、新氣象,博山區中心路小學迎來了更快更好、健康發展的春天。

學校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圍繞博山地域文化、學校自身發展的根基和脈絡、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學校紅色文化的特殊內涵[1],秉承昂揚競上、拼搏進取的精神風貌,形成了以「和融競進」為學校辦學理念,以「培根鑄魂 志在凌雲」為學校精神,以「競學成才 進德成人」為校訓的學校核心教育思想。

新學校深入挖掘百年老校的優良傳統,提煉學校精神文化內涵,構建優秀教育團隊,打造特色學校品牌,逐步形成了傳承與發展相結合,求實與創新相融合的新學校新風貌。

一、硬件提振精神

2018年8月,新校正式投入使用。古香古色的教學樓,相間的塑膠操場,明亮寬敞的地下籃球場,配備齊全的功能室,整齊劃一的教室,給全校師生和家長帶來了信心和動力。

氣勢恢宏的學校大門,向路人和師生展示着學校蓬勃的新氣象,拾步走上台階,紅綠相間的操場映入眼帘,200米長的塑膠跑道[2]中間是綠色草坪的足球場,課間在舒適的操場上嬉戲的孩子們,向學校展示着他們的活力;古香古色的教學樓緊擁着孔子雕像;全塑鋼窗的教室內,整齊的課桌椅擺放有序,教室前高配的多功能一體機和豎影儀,給師生的互動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儲物間、直飲機、書包櫥、圖書角等細節的設計更是給師生以溫馨和美感;錄播室里六個拾音器、八個攝像頭的全方位的高質量錄製,已經成功錄製出多節省部級優課。舞蹈教室中,學生隨教師翩翩起舞,科學實驗室中師生嚴謹的實驗操作,微機室里學生們津津有味的編程……已成為學校常態教學的一部分。

學校文化建設也日漸成型,並初具規模,學生教室從室內布局到後牆文化,再到教室外牆的主題文化,以及教室各個景致的布局,無不展現着教師生的用心。學校安全走廊文化已經建設落成,向同學們展示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宣傳教育。學校詩詞文化走廊,樓體文化走廊建設也正在定稿階段。

二、團隊形成合力

在這樣嶄新的校園裡,學校並沒有摒棄過去,而是深入挖掘到了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蘊和老師們積極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給予了傳承和發揚。新學校新氣象給了老師們更加向上的力量,學校領導班子和老師們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討論學校的發展方向和育人目標,制定切合學校實際的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積極聽取教師和家長意見和建議,結合學校「競進國民小學」原名及學校紅色文化的歷史底蘊,歷經一年的調研討論後,形成了以「和融競進」為辦學理念的育人目標,以「深思協作 擔當力行」為標準的工作作風,以「科室縱向管理+級部橫向管理」雙線網格式管理的工作方式。成立「校級家委會」、「班級家委會」等家校互動機構,加強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途徑和力度。進行教師師德模範評選和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提升師生樹標立標學標的積極性,鼓勵師生積極奮發向上。隨着教師幸福指數和家長滿意指數的不斷提升,學校發展育人的合力也在逐漸形成。

三、特色成就品牌

秉承悠久的歷史傳承,厚重的文化底蘊,銳意進取的「中小」精神,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生命教育優秀示範基地、山東省語言文字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山東省國際象棋特色學校、山東省書法教育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開展以「國際象棋進校園」為主題的各類活動,逐步實現了把棋類引進課堂,全面培養學生的棋藝、棋品、棋智,形成了「以棋益智、以棋怡情、以棋育人」的思想理念,以「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目標的學校國際象棋特色品牌。

開展以「培養學生強健體魄和健全人格,提升學校辦學品質」為目標的足球特色活動,「校長杯」足球比賽、足球特色課程、足球社團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了實現自我的舞台。

學校發揮博山地區黨組織的誕生地的獨特優勢,圍繞獨特的紅色文化歷史進行梳理,初步規劃出了具有學校特色的紅色文化展廳的設計藍圖。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博山區中心路小學正凝神聚力,全面提升全校師生的向心力,努力提高家校互動的凝聚力,積極構建學校教學育人的新型和諧團隊,打造具有紅色根基、以德為先、全面發展、志向遠大、追求卓越的學校發展新氣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