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涪城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涪城區(景區一景)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涪城區綿陽市轄區。位於綿陽市中西部,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554平方千米。總人口69萬人(2012年)。全區轄8個街道、14個鎮、2個鄉:城廂街道、城北街道、工區街道、南山街道、朝陽街道、高新街道、城南街道、創業園街道、豐谷鎮、關帝鎮、塘汛鎮、青義鎮、龍門鎮、石塘鎮、吳家鎮、楊家鎮、金峰鎮、玉皇鎮、新皂鎮、河邊鎮、磨家鎮、永興鎮、城郊鄉、石洞鄉。區政府駐城廂街道文廟街。

地處涪江、安昌河匯流處。區境多為沖積平壩和淺丘地貌。涪江及支流安昌河、木龍河和諸多渠堰分布於區境,形成自流灌溉區。屬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量932.3毫米,年均氣溫16.3℃。寶成鐵路、108國道、205省道過境,綿陽南郊機場在境內。有名勝古蹟、風景點16處。蜀漢大司馬蔣琬祠墓、玉女泉、子云亭在西山公園風景名勝區,兩彈元勛鄧家先銅像在人民公園內[1]

歷史沿革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涪縣。晉永嘉元年(307年)改名涪城縣。1913年以治地在綿山之陽,改為綿陽縣。1976年將綿陽縣城關鎮和城郊、開元、園藝、五一公社劃出建立綿陽市(縣級)。1978年撤銷綿陽縣,其政區併入綿陽市。1985年改綿陽市為地級綿陽市中區。

1992年10月30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127號)批覆同意撤銷綿陽市市中區,設立涪城區、遊仙區。涪城區轄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5個街道辦事處和石塘、豐谷、塘汛、永興、吳家、楊家、青義、城郊、金峰9個鄉鎮,區政府駐原綿陽市市中區政府駐地。1993年正式撤銷市中區,在涪江以西建涪城區。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涪城區常住總人口671401人,其中:城廂街道51343人,城北街道49505人,工區街道86901人,南山街道48086人,朝陽街道33766高新區街道43971人,豐谷鎮16756人,關帝鎮9946人,塘汛鎮33743人,青義鎮18157人,龍門鎮11847人,石塘鎮38537人,吳家鎮17470人,楊家鎮13768人,金峰鎮11627人,玉皇鎮10102人,新皂鎮17015人,河邊鎮12446人,磨家鎮10800人,永興鎮33026人,城郊鄉93190人,石洞鄉9399人。

2004年,涪城區轄城廂、城北、工區、南山、朝陽、高新區、園藝、創業園、經開區城南9個街道[2],石塘、豐谷、塘汛、永興、金峰、關帝、龍門、吳家、楊家、青義、河邊、新皂、磨家、玉皇14個鎮和城郊、石洞2個鄉。

2010年1月12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10]2號)批覆同意:石塘鎮政府駐地從御營社區遷至瓦店村;城郊鄉政府駐地從高水社區遷至金家林村;青義鎮政府駐地從青漪社區遷至龍中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涪城區常住總人口866727人,其中:城廂街道73345人,城北街道68931人,工區街道135592人,南山街道71069人,朝陽街道82110人,高新街道84584人,城南街道35234人,創業園街道28144人,豐谷鎮12741人,關帝鎮7717人,塘汛鎮28160人,青義鎮50893人,龍門鎮13134人,石塘鎮21473人,吳家鎮16712人,楊家鎮11791人,金峰鎮8441人,玉皇鎮8219人,新皂鎮16960人,河邊鎮9875人,磨家鎮14028人,永興鎮34843人,城郊鄉26658人,石洞鄉6073人。

視頻

涪城區 相關視頻

綿陽市涪城區創新創業專題片
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鑫港灣度假村,鄉村振興的典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