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淶水木雕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淶水木雕是淶水縣特產。淶水縣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自明朝開始,淶水縣就是木雕、景泰藍生產之鄉,用料講究、做工精細、飽含古老東方藝術,遠銷歐美、東南亞二十幾個國家,享譽中外。

美器與美食的諧合,是飲食美學的最高境界。杜甫[1]《麗人行》中「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犀筯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的詩句,同時吟詠了美食美器,烘托出食美器美的高雅境界[2]

特產簡介

‌淶水木雕是源於清朝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

淶水木雕技藝主要分布於淶水縣石亭鎮八里莊村及淶水縣城以南和以北的廣大地區。它源於清宮廷古法,又融合了淶水地方特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當地廣受歡迎,從業者眾多‌。淶水木雕技藝比較全面,既有圓雕、浮雕,又有根雕技法,可做人物、山水、花鳥。在選材上,淶水木雕也較考究,大多以硬木紅木為主,更適於精工細作,更具收藏價值。

淶水木雕的製作工藝流程包括畫圖稿、放樣、打粗坯、打細坯、修光、打磨、上細活、烤蠟等多個步驟,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

淶水木雕的代表人物有龐富、龐登西、龐勤、劉曉彬、於永超等。他們不僅繼承了傳統的木雕技藝,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發展,使得淶水木雕技藝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如今,淶水木雕已經成為淶水縣的一張文化名片,不僅在當地廣受歡迎,還遠銷國內外,為淶水縣的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