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青大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青大樓,又稱海青會大樓,全稱美國海軍基督教青年會大樓(英語:Shanghai Navy YMCA/The Navy Young Man Association Building),海青大樓建於1923年,由美國機構基督教青年會出資興建,後曾為上海青年會第二分會四川路體育館,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之一,位於上海市四川中路630號。,目標是服務航經上海的美國海軍兵員,為他們提供娛樂和住宿。大樓在上海戰役後改為上海青年會第二分會,1959年7月交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最終成為錦江國際集團旗下的酒店。海青大樓為現代主義建築,樓高六層,坐東朝西。

建築歷史

籌備和興建過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基督教青年會進行了三次籌款活動,共籌得款項1.6億美元。這筆款項本來用作戰時工作,不過戰事完結後仍有所剩餘。於是,基督教青年會屬下的戰爭工作協會(National War Work Council)決定把餘款用於興建服務美國海軍官兵的建築物,其中有30萬美元用於在上海建立此類建築,成為海青大樓建立的資金來源。當時,上海港經常有美國軍艦停泊,船上海軍兵員的待遇極差,不受上級和平民尊重,因此經常私下狂歡、飲酒、嫖妓,但軍方難以壓制。建設海青大樓就是為了服務船上的水手,為他們提供豐富娛樂,讓他們遠離不良活動。 1910年代後期,基督教青年會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派員在海青大樓現址一帶物色地皮,成功購得兩塊位於香港路四川路交界的地皮(即現址),並在1920年7月註冊地契(當時稱為道契)。這兩塊地產本來已出租予另一個租戶,不過租約已經到期,得以順利易手。此前,基督教青年會已授權工作人員在物色到適當地皮後馬上購買,以便海青大樓儘早落成。購得土地後,基督教青年會建築部(YMCA Building Bureau)負責大樓設計,主事的建築師為亞瑟·昆汀·亞當森(Arthur Quintin Adamson)。海青大樓項目可謂鮮為人知,並沒有受到多大關注。

海青大樓的奠基儀式在1922年5月8日下午舉行,共有逾150人出席,當中包括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埃德溫·克寧翰(Edwin S. Cunningham)等。工作人員在工地-裡安放了一塊內藏時間囊奠基石,時間囊裡面的物品除了大樓施工現狀照片、奠基儀式程序文件以外,還包括美國海軍法規文件、美國海軍將領廣播消息、海軍青年會行政文書、一本《聖經》、一份海軍水兵的遺囑、一份母親節信紙的抬頭,這些物品突顯了海青大樓與美國海軍及水手的密切關聯。此外,時間囊裡面也有一些當時的上海報章和錢幣,以反映建設海青大樓的時代。

落成啟用後

海青大樓在1923年5月落成完工[1] ,並在同年10月開幕。開幕典禮舉行於10月10日上午10時15分至中午12時,出席者包括美國官員、上海名流、青年會高層、普羅大眾。近200名來自美國軍艦的海軍官兵也參加了典禮,一支海員特遣隊負責升起美國國旗,United States Asiatic Fleet 總司令小埃德溫·安德森 Edwin Anderson Jr.和|揚子江巡邏隊 Yangtze Patrol後方司令威廉·伍德沃德·菲爾普斯(William Woodward Phelps)在典禮上致辭。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發來賀電,祝賀海青大樓開幕。

開幕後,海青大樓成功吸引大量水手到訪,訪客每天都絡繹不絕,床鋪很快就爆滿,以至令人們抱怨大樓建得太小。大樓不僅招待美國海軍兵員,還歡迎世界各國航經上海的水手來享用服務。例如單在1925年3月首十天,海青大樓便已經接待了1,221名意大利人、1,212名美國人、1,040名英國人、245名法國人,並為398個水手提供住宿(其中260人是英國海員)。除了海軍官兵以外,上海市民也來享受海青大樓的服務,其中以用餐為主。雖然大樓由基督教青年會建立,但其性質傾向於綜合娛樂建築,大樓內沒有很多政治或宗教相關的事物。

1927年3月,北伐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正在進攻上海,上海市面一片混亂,不少由外國人建立的建築物開放避難。海青大樓也不例外,大樓里的體育館放置了大量臨時床鋪,讓女性逃難民眾借宿,男士則入住上層的宿舍房間。由於民眾涌至避難,海青大樓里的餐廳生意繁忙。

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美軍軍艦停泊上海港的次數日益減少,到訪海青大樓的水兵數量也隨之下降,導致大樓逐漸冷清起來。1941年,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占領由美國人興建的海青大樓。海青大樓在日本戰敗後回復往日的熱鬧。不過,在國共衝突不斷的形勢下,海青大樓又演變為軍人宿舍,讓陸軍軍人前來投宿。 到了1949年5月上海戰役後,昔日管理海青大樓的美國海軍青年會人員全部撤出上海,令大樓無人管理。於是,海青大樓由青年會全國協會和上海青年會接收,改稱為上海青年會第二分會。為了好好利用大樓里完善的體育設施,上海青年會開辦了球類、游泳、舉重、拳擊、武術等各項運動的訓練班,並舉行各種體育比賽,吸引了大量參加者,每年平均有逾12300人次報名參加訓練班、逾11萬觀眾入場觀賞比賽。1959年7月,上海市房管局接手管理海青大樓,大樓里的體育設施被安排改由黃浦區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使用,底層臨街的空間則用作商店用途。海青大樓作為體育學校的附屬設施,稱為四川路體育館。另外,上海青年宮也在大樓內開設分部。 海青大樓後來改用作商務建築,最終成為連鎖旅館企業錦江之星的一座酒店。2015年,海青大樓列入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建築結構與特色

整體建築設計

海青大樓占地87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053平方米,樓高六層,坐東朝西。大樓最初的建設基地是由兩塊地皮合併而成,故呈英文字母「L」形狀,地皮邊界共有24.7米與四川路相接、57.9米與香港路相接。在建築結構上,大樓為點式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放腳打樁,樓板為密肋空心板,地塊深度為42.7米。在建築風格上,海青大樓為嚴格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傾向於西式、美式。大樓備有消防系統與供暖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