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貓是只會飛的鳥(馬永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貓是只會飛的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海貓是只會飛的鳥》中國當代作家馬永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海貓是只會飛的鳥

說起海貓,不可顧名思義,以為是棲居海邊的貓。其實不然,它是一種會飛的鳥。

出生在海邊的人,打小對海貓就不陌生。走出家門,海岸、碼頭、船上,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啊啊」「歐歐」「嘰嘰」「嘎嘎」的叫聲,不疾不徐地散漫着,有明朗的喜悅,也有無法洞悉的隱憂。不知是不是受了誰的驚擾,它們會忽然飛起來,也會忽然落下,飛來飛去的緣由,外人看不出來。只有海邊的人,聽懂海貓的叫聲,和叫聲背後的意思;看懂海貓飛翔的隊形,和隊形背後的引領。

或許是它的叫聲酷似,或許是它對人的依戀像貓,也或許是它喜歡繞着漁船偷吃小魚小蝦的嘴饞偷腥習性,像貓,還或許是它嚮往自由而又充滿眷顧,一面天高任鳥飛縱情飛翔,一面拳拳赤子心固守海岸,而深得漁民喜愛,海州灣漁民完全忽略它的學名——海鷗,而親昵地叫它海貓子。在鳥的詩性里,加入了貓的日常煙火氣,像是在叫自己或是鄰家的孩子。他們從不傷害它們。遇有外來人想傷害海貓,他們也絕不容忍。

海貓靠着恆久的堅持,沒有走入古生物化石而一直繁衍至今,在海州灣上空自由自在地飛翔。萬物皆有自由自在的緣由,也有自由自在的時刻。你看《詩經》的「鳳凰于飛,翽翽其羽」,鳳與凰在空中相偕而飛的情景多麼和諧,還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都是生命呈現出的最為質樸、生動的姿態。海貓也不例外。有了它們自由自在的身影,海州灣四季更有了一種生活的歌謠。這個溫暖的海灣,不惟天氣,還有人心、人情也是溫暖的,鳥的去向與人有關,海貓喜歡這裡,緣由不言自明。

海貓的體貌跟鴿子差不多,身體純白,紅嘴黑喙,紅腿紅爪,棕色的翅膀,黑色的尾巴,渾身是灰白色的羽毛。每年四到八月,它們結群在水邊、小島、灘上土丘或蘆葦堆上,用海藻、枯草、小樹枝、蘆葦、羽毛等堆集成一個淺盤狀小窩,開始繁殖。海貓夫妻飛回上一年築的巢里,與其他巢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其他鳥入侵。它們一起孵卵育雛,四十天左右,小海貓就可以飛向大海,開始獨立生活。

它們在海邊,在海上航船的航線上,或成群結對,在空中飛舞。一旦發現水中的游魚和軟體動物,小小的、潔白的身影,便閃電般從雲端俯衝下來,如離弦之箭,直射海面,在接近水面的一剎那,銜起食物,繼而騰空而起。與其說是捕食,不如說是嬉戲;或繞着漁船低空飛翔,隊列般有序,熱情洋溢地歡騰;或漂浮在水面,安靜地游泳,覓食;或在落潮的海灘上漫步,雪樣的一片,像是約好了一起趕太陽。夕陽下的海貓,周身像打上了金邊。見了人還想親熱,邁着細碎的腳步,謹慎地走到你的跟前,抬起眼,端詳着你,優雅而從容。你若置若罔聞,它則在你身邊徜徉,不離左右。你若餵些食物,它便不客氣地叼來享受。如果天氣驟變,你就會看到它張開雪白的翅膀,箭一樣衝上雲宵,哪怕電閃雷鳴,哪怕狂風巨浪,到大海上與漁民相伴,為漁船導航。

「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海貓當然也喜歡群集於食物豐盛的海域。它們對生態很講究,有海貓的地方一定是適合人居的好地方,也一定是漁業資源豐富的地方。哪裡有它們的身影,哪裡就會有魚;船在哪裡撒網捕魚,哪裡也會有它們光顧。有經驗的老漁民能根據海貓飛行的動作、鳴叫的聲音、群體的數量而發現魚群。每當漁民收起沉重的漁網,它們像是聽到了集結令,一下子全聚過來,時而俯衝,時而滑翔,時而旋轉,在漁船的上空盤旋不去,期待一頓饕餮盛宴,直到漁民撒出碎魚碎蝦。海貓除以魚蝦蟹貝為食外,還愛揀食船上人們拋棄的殘羹剩飯,因而有「海港清潔工」的綽號。

它們還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預報員」。書上說,之所以能預見暴風雨,是因為它們的骨骼是空心管狀的,沒有骨髓而充滿空氣。這不僅便于飛行,又很像氣壓表,能及時地預知天氣變化。如果出海漁船周圍有海貓繞着飛,船老大心裡就有了底。海貓貼近海面飛行,未來的天氣是晴好的;如果它們沿着海邊徘徊,天氣會逐漸變壞;如果海貓離開水面,高高飛翔,成群結隊地從大海遠處飛向海邊,或者成群聚集在沙灘上或岩石縫裡,則預示着暴風雨即將來臨。如果遇到大霧瀰漫或航行迷途,海貓沿港口出入飛行的習性,會引領漁船尋找港口。至于海貓為什麼能幫助人類,科學家也無解。我們願意相信,萬物有靈,這是人與動物心有靈犀的默契,也是萬物之間愛的本能。

海貓不像其它候鳥,寒來暑往,遷徙奔忙。它們一年四季都守在海州灣,和海邊人和睦相處。千百年來,沿海居民與海貓共生共存,共同利用這片海灣生息繁衍。「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人和萬物心意相互映現,「鷗鷺忘機」。《列子·黃帝篇》中《好鷗鳥者》有這樣一則寓言:「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人心不動鳥不驚,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如果貪念一起,海貓就再也不肯落下來了。自由自在,是生命萬物的夢想和追求。

海貓,因了靈性,也因了勇敢,深得人們的喜愛。一些沿海城市把海貓作為市鳥,彰顯城市魅力。讓它在挖掘城市自然資源,改善城市品質,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和城市形象,提高民眾環保意識,展現城市生態文明,推動生態旅遊並促進社會綜合發展等諸多方面發揮作用,滿足市民和社會各界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愛鳥護鳥的迫切願望和訴求,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

海貓,有人喜歡它飛翔的姿態,有人欣賞它引航的勇敢,有人喜歡它漂亮的羽毛,有人欣賞它歌喉的嘹亮。海邊人更願意把它當作另一個自己,在海空飛翔,深味着生命的自由自在,散發着美和力的光。 [1]

作者簡介

馬永娟,筆名娟子。文學創作二級,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作家協會、散文學會會員,連雲港散文學會副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