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寶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寶塔,舊稱黑寶塔、赫寶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因地處銀川市北而被俗稱為「北塔」,與承天寺塔(西塔)相併稱。銀川文物部門勘探海寶塔後,推斷海寶塔建於北朝到隋唐年間[1]。該塔曾被地震多次損毀甚至震塌,雖經重建,但總體保留了古樸方正的特徵。1961年,海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創製

海寶塔位于海寶塔寺中軸線上,坐落在一個方形台基之上,因位於銀川市北而被稱作「北塔」,原建於北塔湖湖心島中,香客遊人需蕩舟而至。 海寶塔確切的始建時間已經無法考證,。2006年時,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銀川市文物管理處對海寶塔進行了考古勘探,通過在塔基北側開挖出的探溝中發現了7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堆積層,並發掘出北朝坐佛像花紋磚,考古人員從這些文化堆積層中推斷出海寶塔的始建年間為北朝至隋唐年間可確定海寶塔為寧夏創製最古老的塔。有說法稱海寶塔為是漢朝、晉朝年間的建築。據明朝《萬曆朔方新志》載,該塔曾經被夏國武烈帝赫連勃勃主持重修,故又名「赫寶塔」。銀川作為大夏國的北方重鎮,赫連勃勃在銀川修築了避暑園林「麗子園」。

結構

海寶塔是一座樓閣式塔,總高54米,外側看為11級,內部為9層,單層高度5米以上,海寶塔內室四壁龕中供奉羅漢像。平面呈十字折角形(或「亞」字形)。外型古樸大氣,比例勻稱。 座落與一座高大的方形台基上,台基上又有方形塔座。其中方台高5.7米,邊長19.2米,底大面小,四壁砌有條磚,台上四周有磚砌花牆,東側正中有台階可以登到方台頂,西側正中有飛廊(天橋)通往臥佛殿、藏經閣等處。方台頂上的正中心位置有方形塔座,高4.2米,邊長15米,塔門向東開,其餘三面各設置有一座假龕。現存塔身為磚砌方形九層樓閣式塔,塔身由青磚築成,塔門前有一間卷棚歇山頂的抱廈,目前國內只有兩座塔有抱廈,除了銀川海寶塔外,另一座是四川省簡陽聖德寺白塔。塔內第一層正對塔門處有有一座羅漢龕,兩側為階梯暗道可以上塔。塔的平面呈正方形,每層四面設有券門的部分均向外突出數十厘米,使塔的平面呈十二角形狀。每層向外突出的部分的兩側各設有1個假龕,龕楣突出塔壁。龕楣和券門上側有向外挑出的3層菱角檐,塔身的每層之間均有三層疊澀磚做挑檐,同時作為假龕的底邊。此外,塔的四面轉角處有鐵鐸。塔頂為方形四角攢尖頂結構,剎座為磚砌覆斗形每面中間有四處突出的部分,塔剎為方體桃形攢尖式,綠色琉璃磚覆蓋表面,形制獨特[2]

現代保護

1961年,海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慶祝自治區成立20周年時,對海寶塔的台基等處進行了維修。1998年,自治區政府慶祝自治區成立40周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又對海寶塔內部進行了修繕。此後海寶塔一直處於對外開放的狀態,部分遊客在塔內亂刻亂畫的行為屢禁不止。2003年時,銀川市政府曾經組織專家對海寶塔的修繕工程進行整體評估,但由於資金以及技術問題等原因,修繕被迫擱置。2006年時,由于海寶塔周圍湖泊和濕地較多,鹽鹼化嚴重,加之多年未進行全面維修,導致海寶塔塔基下陷達16厘米,塔體因鹽漬風化而嚴重受損。2008年,因汶川地震的影響,海寶塔不再對外開放,亂刻亂畫的現象才得以消失。2010年,以海寶塔寺為中心的海寶公園成立,海寶塔周圍的環境得到改善。2012年春節前,銀川市文物局、宗教局、消防支隊專門組織了對包括海寶塔在內的多處文物古蹟的消防檢查工作。此外,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也於2012年制定完成了海寶塔的修繕規劃,相關修繕工作將於2015年內正式展開。2015年,海寶塔被銀川市政府劃入了銀川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範圍當中。同年3月,「海寶塔影」被列入「銀川新十景」的候選名單。

視頻

海寶塔 相關視頻

「航拍寧夏」銀川 海寶塔
海寶塔碎片化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