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南散記地平樹(李殿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南散記地平樹》中國當代作家李殿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海南散記地平樹

前文說過,我住的這個地方樹木種類多樣,青草繁盛茂密,草木雜處,嚴實地覆蓋着地面。在野外,放眼望去,一片綠色,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在鎮裡,綠化也搞得不錯,除了廣場街道等硬覆蓋的地方,都是綠色。

這應該並不出奇,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綠色覆蓋率,很多城市的綠化也都做到了這一點。但在這裡,有一種現象,還是比較特別。

每當經過一場大一點的風雨,路邊的樹就有倒伏的。有時風雨之後,從一條路上走過去,可以看到十幾棵倒伏的樹。不是樹枝折斷,而是整棵樹倒在地上。因為樹木移栽的時間短,樹根未及扎牢,上面枝葉繁茂,下面根須短少,頭重腳輕,再加上支護不到位,遇到風雨歪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樹倒了之後並不扶起,我還是有些好奇。

遇到風雨,樹木倒伏了。雨過之後,有的被扶起來,有的挪走重新移栽,也有的任其倒着,並不扶起,也不移走重栽。因此,路邊就有了一些長期倒伏着的樹。這些樹並沒有死,平躺在地上,仍然枝繁葉茂。我甚至想,這不會是故意讓它們倒着生長的吧。我把這些任由倒着生長的樹,稱之為「地平樹」。

這裡路邊移栽的綠化樹或景觀樹容易倒伏,我分析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土質比較疏鬆;二是土壤中水分比較充沛,樹根不用扎得太深;三是土層比較淺,樹根扎不了太深;四是對移栽的樹木支護不到位。我沒有能力和興趣做全面地調查,只是推想。從一些倒伏的樹看,它們的根確實扎得不深,有的甚至還保持着移栽時的一個泥團。還有一個特點,有的樹根不是向下扎,而是橫着伸展。樹根橫着伸展,自然抓地不牢,大概也是容易倒伏的一個原因。而人工支護不到位,應該是園林部門的責任吧。

至於樹木倒伏卻不扶起,也許因為反正也能活,又不影響交通,就由它倒着吧;再有就是這裡的園林部門工作比較繁忙,顧不過來。但我敢肯定,這絕不是有意讓它成為一道獨特景觀的。即使它成了一道景觀,那也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

樹木站着能活,躺着也能活,而且依然很茂盛,又是在城鎮裡,我覺得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這些地平樹多半的樹根已經露出地面,可以看見一個土疙瘩,而靠近地下的一面仍然向下紮根,為樹木提供水分,樹的枝葉依然向上生長,還會從樹幹上冒出新的枝杈,顯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躺倒的樹幹成了新樹的根基。有的樹幹上還長出了蘑菇樣的東西,說明倒伏的時間不短了。

一棵倒伏的樹,算不上什麼風景,幾棵倒伏的樹,也構不成地方的特色。我寫這篇短文,不是指責當地園林管理,是有一點點思考。

這些樹原本都是生長在野外的,或者是因為樹形比較好,或者是因為品種特殊,被選中移植到了城鎮裡,成了綠化樹觀賞樹。對於它們來說,這算是幸運還是災難呢?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這裡的野外,樹木茂盛,水土條件和鎮裡差不多。如果有區別,那就是移栽樹木的地方土壤是重新填埋的,比野外差一些。我在野外從沒有看到過一棵樹因風雨而歪倒。說明人工移栽後總不如野外生長的條件好,或者是失去了野性,減少了對抗風雨的能力。如果樹木有知,可以問一問,它們願不願意由野生的樹變成景觀樹。

我曾寫過一首七言,表達對這些樹的憑弔:

無意繁華進老城,立地即榮享清平。枝條舉起婆娑綠,樹影鋪開浪漫情。嬌生自古難行遠,慣養從來不禁風。還留一線生存念,不笑蓬蒿不羨松。

地平樹不是人為的景觀,嚴格說也不是自然景觀,它是一種無奈。作為樹木,還是應該站着活。當然,樣的地平樹還只是少數。 [1]

作者簡介

李殿平,原籍黑龍江,75年開始在省市報刊發表文章,作品不多,現有《指間心語》,《心海之波》,《教者自語》幾種散文隨筆集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