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浮石(響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浮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浮石》中國當代作家響沙的散文。

作品欣賞

浮石

我的書房裡有兩塊浮石,像兩隻醜陋的土豆,顏色比薯皮略淺。粗看去,像朽木的碎塊兒。仔細端詳,形似蛀窠,密集多孔。開始我並不當它奇珍異寶,把它放在一隻玻璃魚里,插幾枝長莖的綠蘿,點綴我從本溪奇石玩家候逸處購得的一塊噴墨石。因為那塊石頭雖然勢與氣雄渾磅礴,但難掩質地的堅硬與色澤的暗淡。

我得到它純屬意外。那是乙未年中秋,我去長白山旅遊。回來時夜宿在一處伐木工人聚居的林海小鎮上。談好宿處,晚飯後到外面閒逛,遇到幾個侃大山的護林人。隨着年齡的增長,腳後跟上的死皮和老繭也多了起來,用麻石磨皮垢就顯得尤為必要。我上前詢問他們這裡有沒有特別的石頭?我以為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的火山,應該有澡堂里常備的那種玻璃化多孔的麻石。

開始眾人都說長白山沒有什麼稀罕的石頭。可一人恍然大悟,急忙說,你說的是浮石吧!他扭頭抬手指了指夜幕下黑黢黢樹木遮蔽中的溪澗,道,那裡面有。顯然,他也一瞬間領悟,這個時候讓我們到亂石中尋找是不近人情的。他低頭在周圍轉了一圈,抬腳踢踹了兩下,俯身從地上撿起塊什麼。又踢,又俯下身去……然後,笑吟吟地把兩塊沾滿長白林海氣息的兩塊東西遞給我。我趕忙攤開手掌接住。很輕,像燒過的煤核兒。這是浮石,密度比普通的木頭還小,能浮在水面上順流漂走。在我們長白林海,大的少見了,小的海了,隨處都能找到。這兒大大出乎我的預料,因為這樣的浮石我以前聞所未聞,就不要說見了。其實,我要的是麻石,比重比這兩塊要重一些,也素不知道麻石就是浮石。

我對浮石的印象最早始於兒時。那時工業時代還沒有開啟,日雜店裡沒有削土豆皮的刮削器賣,家家的廚房裡幾乎都購得一塊浮石。浮石硬而脆,布滿孔洞,有玻璃的性質,一律加工成橢圓狀,拳頭大小,用來刮夏季里新挖出來的土豆。新挖的土豆皮含水分,用浮石刮的好處是不傷果肉。後來,日雜店裡的浮石成了稀缺品,鄉下人刮土豆開始用鋁或鋼製的湯匙。當時以為是巨大的進步,現在看來,還是浮石更天然有益。

浮石頻頻出現在古代醫學典籍里,由於出處不同,叫法也各異。浮石之名最早載於唐代本草學家日華子所著的《日華子諸家本草》,《千金方》沿用浮石之謂,《東醫寶鑑》叫水泡石,《醫林纂要》叫浮水石,《丹溪心法》叫海石,《玉楸藥解》叫浮海石,《本草衍義》叫石花,《藥材資料匯編》叫羊肚石,《本草拾遺》中叫水花。顯然,浮石的出身並非一路:或為火成岩類石浮石的塊狀物或為胞孔科動物脊苔蟲、瘤苔蟲等的骨骼。在如許多的稱謂中,我比較得意羊肚石的形象,更鐘愛水花的詩意。因為我從水花常聯想到家鄉的小磨豆花,齒頰間纏綿着豆花的甜、嫩與香。

長白山天池附近出產的浮石,俗稱蜂窩石、江沫石、水浮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淺黃等色,多孔而質輕,遇水不沉。石上空隙九曲迴環,狀物肖形的,奇形怪狀的都有。極好地呈現山峰峻峭、懸崖驚險之態。石體似海綿,吸水性很強,易生青苔。經雕琢加工,是製作盆景的上好石頭。浮石的最大價值在中醫。《綱目》曰:「浮石乃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日久結成者。海中者味咸,入藥更良。」《綱目》又引《交州記》云:「海中有浮石,輕虛可以磨腳,煮水飲之止渴,即此也。」

浮石的化學成分出入較大,一般由鋁、鉀、鈉的硅酸鹽組成,若采自海水,易含有氯、鎂等物質。把海浮石洗淨,曬乾,碾碎。煅後,性平,無毒,有鹹味,為大寒之物,入肺、腎兩經。中醫據此炮製出十幾個方子,主要用於清肺火,化老痰,軟堅,通淋;治痰熱喘嗽,老痰積塊,癭瘤,瘰癧,淋病,疝氣,瘡腫,目翳等實病。可以說是一味本質天然的良藥。

我的岳母有肺疾,口渴難耐,開始以為是糖尿病。岳父喜歡聽廣播,偏逢岳母不適,每日清晨,人未起,即收聽一檔專家推銷藥物的節目。凡與岳母症狀相類,岳父必紙筆留記。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有病亂投醫,上當不吃虧。可不知吃了多少藥,卻始終不對症。我尋了位老中醫。一通「望聞問切」的常規操作後,老中醫開了張浮石散的方子,主要的是浮石、浮上青黛、麝等幾味藥。回去服了幾天,竟至好了。我年近半百,閱歷匪淺,卻是第一次感受到浮石的神奇,開始對它刮目相看,而我與它的緣分卻藏着玄機。

前年,也就是得到浮石不久,我一夜之間丟掉了職位,瞬間成了單位里的閒人。知命之年,失業待崗,又前途未卜,雖在支持改革服從安排的紙上簽了字,但心還是像石頭一樣往下沉。居家禁足,百無聊賴,養在廳堂里的花草樹木也懶得照看。一天,妻在收拾屋子時對我說,書房裡盛綠蘿的玻璃魚沒水了,再不添就旱死了。我接了純淨水澆下去,原先落在壇底的兩塊石頭也隨着水位上漲浮了上來。我伸出兩指把它壓進水裡,可一鬆手,它就執拗地冒上來,反覆幾次,都不能把它馴服。它讓我認識到,哪怕是一塊普通的浮石都是極不平凡的。它們從高聳入雲的白頭山天池跌落下來,一路隨波逐流,一路跌跌撞撞,雖九死其猶未悔。

浮石的倔強竟讓我有些感動了,眼前不禁地浮現出贈我石頭的那些林業工人形象。他們本來是伐木工,可國家要求封山育林,他們又成了護林員。每天走那麼遠的路不算,還要順便到不見天日的密林里采一些山珍到路邊的山貨市場上賣掉貼補家用。雖然經歷了生存狀態的變遷,但他們始終抱着樂觀的態度,不曾向嚴峻的生活狀況低頭,總能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從茫茫林海里冒出來,就像一塊塊不起眼的浮石,歲月賦予了他們長白山一樣傲然挺立的性格。

我也聯想到一生屢遭貶適卻曠達自適的蘇東坡,想到三落三起的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想到第五次反「圍剿」時的青年毛澤東……沒有人的一生會一帆風順,也很少人終其一生歲月靜好。人的理想狀態從來不在現實生活之中,又何必計較眼前的人生浮沉?人想通了,也就釋然了!

我完全把自己當作一塊浮石,嘗盡人生百味,自矜貨真價實,然,生逢改革年代,亦應水漲則漲,水落則落,隨盈虧變化,應對自如。三個月後,我被重新啟復,雖然不再負主要責任,但從領導崗位下來,恰可平安着陸,不亦樂乎?

[1]

作者簡介

響沙,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第十、十一屆全委會委員、遼寧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遼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響沙文集——留個願望讓自己想象》。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