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浮生一日閒(傅友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浮生一日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浮生一日閒》中國當代作家傅友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浮生一日閒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此話說的是光陰之快,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啊,我們常常處心積慮忙於各項俗事,還沒有把握到命運的脈搏,時間已經匆匆而去了。嘈雜紛亂的紅塵,或為生計,或為名聲,或為小利,輾轉、抗爭、此消彼長,永無停息。所有的誘惑,把我們折磨得一點兒空閒也沒有。於是,人生的感覺只有一個字:累!身心憔悴。

既得空閒,雜念拋開,雖無逸致,然思靜、思新之心不已,剛好歸家,不由得拾步往殺虎山上走去。也許,那裡會有我需要的喜怒哀樂和人生哲理。

時至秋日,秋高氣爽,這裡沒有秋風瀟瑟、落葉荒蕪的悲涼。遠遠望去,只有一幅綠的錦圖展現在我面前。家鄉這山名為殺虎山,可能先祖真正在此山中殺過老虎,為民濟難。這無從考究,也無須較真。沿小路,傍小溪,坎坎坷坷,攀上山來,於樹下歇息。擦一把油汗,吸一口樹木草地的芳香氣息,舔一口山中清泉,人立即陶醉在其中,物我兩忘。10多年來沒人上過此山,也沒有閒人獵過飛鳥。這山,便是鳥們的世界。或三,或五,或成群結隊,用鳥們特有語言,交頭接耳,纏綿私語。見我這外人闖入它們的領地,它們遂以懷疑和不安的眼光審視我:如今世人皆為利往,獨你不惜勞苦來這寂靜荒涼之處?不會是吃膩了城市大魚大肉的飯菜,要來取我們解解饞吧?鳥們不理解,很多人不理解。

山上草木茂密,高過人頭,唯有一條小路通向山頂,因偶爾有人經過,還不至於被樹木淹沒。遍觀群山,山有雄壯的風采,山也有樸素的品格。但這山雖是有點突兀,卻不泛溫柔。她沒有鬼斧神工般的壯麗,沒有懸崖峭壁的驚險,也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只是平淡無奇的虛懷。但她的性格是剛強的,不懼怕任何風霜雨雪,在樸素中顯得和藹慈祥,文質彬彬,不失柔情。沿山間小路而上,迎面撲來濃厚的泥土芳香,沁人肺腑。

終於到了山頂,突然有「一覽眾山小」的豪放感覺。人在山頂,你會覺得山再巍峨,最終還是被你征服,而此時的山正默默無聞地向你展示,不遠處它的夥伴比它更壯觀。人在山谷,常會感嘆山高不可攀,而此時的山卻悄然無聲向你披露,很多人正從它的峰頭悠然而下。

山的偉大,人的渺小,在此可得到淋漓盡致的詮釋。山雖無言,然非無聲。那潺潺而流的小溪,就是她優美的琴聲和傾訴;那汩汩而涌的泉水,就是她永不乾枯的乳汁;那怒吼連綿的松濤,就是她對狂風暴雨的抗議;岩石邊那清脆的滴嗒聲,更是她對流逝歲月的真實記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對山的絕好寫照。但殺虎山也沒這福份,不險也不惡,卻也依然挺拔於天地間,哺育萬物。她默默無聞,不計得失,給人們以溫暖、以滋潤、以嚮往、以膜拜。縱然天生地滅,縱然歲月更迭,不老的,仍然是她的信念。

讀山,如同讀一位老友。面對面,心連心,可以傾訴,可以爆怒,她總是有容乃大,不會計較你的不是。山更是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她,不識蘆山真面目,及至年長,你才會正直讀懂她的厚愛和豁達。她依然是那樣虛懷若谷,溫存睿智。此時若有酒的話,提出慢飲,及至酣處,或縱歌一曲,或與山低語,或引吭喊山,則不止其樂無窮,且修心養性,益壽延年也。人生至此境界,不亦美哉!

殺虎山上沒多少石頭,只有最樸素的品質—泥土,她代表着山的魂魄。紅紅的泥土構成了山的偉岸,她始終與泥土相依相伴,永不拋棄。因為有了泥土,就有了孕育堅貞不渝的蒼松的懷抱,而蒼松則以其蒼翠蔥蘢描繪着大山永遠不老的情懷。

有山就有綠色,特別是10多年來無人問津的殺虎山。生活條件提高了,人們也收斂了瘋砍無度的秉性,讓綠色還原于山,實是幸事,否則,哪有我今天借山感懷之樂?放眼望去,綠波起伏,一陣輕風吹過,波濤般蕩漾不絕。毫無置疑,綠是最令人心動的顏色。墨綠給人以淡泊寧靜;淺綠給人以恬靜輕快;嫩綠則給人以生命的暢想。而這殺虎山上卻包括以上三綠,她們正在奏響生命的樂章,給我的或許就是對生存、生活、生命的的更多思索。

或游或思,走走停停,錯過午餐時間,也罷,取出來時隨身帶來的餅乾,就着山泉水,不失為四星五星級之美味佳肴。山泉水自石縫中出來,揮揮灑灑,彈着琴弦,一路歡歌。給深靜的殺虎山增添了一幅動態的美圖。看來,山中的內容豐富多彩,一時半會是無法領略她的深刻內涵的。只好以走馬觀花之態,粗識她的曠達和意韻,待來日,則需與其細細交談,讓這位智者再告訴我一些關於人生和萬物的話題。

忽然想起一首詩來:「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倘若有仙,定是一位福仙,方能配得上此山。如有仙家到此,定先與其切磋一下棋藝,再來幾盤山果,抑或一杯山茶,戰到黃昏方回,不亦人生之一幸事?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何止千年!俗人無緣,富人無暇,窮人無心。這就是世上之絕美風景卻無人問津之故也。山上一日游,早已抵得上俗世千年之久。細想一下,無福之人不止我也。嘆歲月無情,思人生苦短,若能真的長命百歲,誰不趨之若鶩?然而人們整天營營苟苟於名,念念不忘於利,耿耿於懷於得,銘心鏤骨於失,卻對這美麗天然的景色無動於衷,豈不誤已又害人?雖有香車美女,紙醉金迷,和虛度光陰有何異?不如回歸大自然,感受她老人家的恩賜?

想到這,似乎得道了。

陽光柔和地照在山間,增添了些許暖氣。這位亘古不變的老人,依然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光輝普照人間,也正以智者的姿態,默默地俯視着人間的來來去去、潮起潮落。或喜或悲,全然與她無關。

走下山來,是文明社會了,卻有一股無名的孤獨感襲上心頭。自己也頓覺奇怪,步入「人」的世界,反而沒了多了幾分失落感。對了,殺虎山下有座父親安息的孤墳。看看去吧,我還不清楚父親在此是否孤獨,但願在這綠水青山之間,恐也不至於委屈了父親吧。

來到父親墳前,免不了一番憑弔。父親走過了短短的48年人生,至死之時,他的帳目還多出了5毛錢。可以說是一生廉潔兩袖清風,這就是父親的人生觀,人本清來還清去,不帶走什麼。

人世匆匆,不過三萬六千伍佰天,把握現在,何苦虧待了自己?似乎有位哲人在耳邊囑咐我。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歲月匆匆,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令人生髮出無限感慨。我們面對着一個古老而又始終新奇的話題:時間是什麼?時間是一條奔向大海永不停息的河流,它從往昔流向未來,從不曾逆轉,也不曾停頓;發生過的同一事件便不可再現;當人身心愉悅的時候,時間轉瞬即逝;當人百無聊賴的時候,便感到度日如年。如此作賤自己,人生何日可休?

歲月不知人間多少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

下山,回家,工作,於是,一切釋然。

[1]

作者簡介

傅友福,女,山東平度人。高級政工師。山東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